图/东方工业园
东方工业园大门
中国经济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取得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速,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逐渐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工业园区建设就是中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开发区或工业园模式,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工业园区由主导产业聚集吸引配套产业,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又能规避单打独斗的风险。这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工业园区促进经济转型
中国正在开展的供给侧改革,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释放部分制造业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因为国家财政能力有限,难以全面铺开发展经济。因此,针对特定比较优势,选择特定区域集中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建设,进而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最终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是这些国家的最优选择。中国丰富的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和经济转型经验在沿线这些国家大有作为。
在非洲,很多国家政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方法与现代企业尤其是外资投资的需求非常不匹配,税制、资本管制等问题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而且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子发生改变。同时,投入不够导致电力、交通、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发展需要,比如说,埃塞俄比亚的电力保障只能达到三成左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供给。因此,工业园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在一个比较有限的空间内,先行先试,优化投资环境,优先落实对园区内的外资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提供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供给,从而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
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就是其中之一。东方工业园是2007年第二批商务部中标的境外合作区,由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引进纺织、制鞋、汽车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埃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东方工业园的实践
东方工业园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博莱国际机场约30公里,北侧大门紧靠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国家公路和铁路,距吉布提港约850公里,园区两侧有60万人口的两个重镇塔博尔赞提镇和杜卡姆镇。根据《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商合发【2013】210号),商务部、财政部2015年4月确认东方工业园为加工制造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东方工业园同时也是埃塞政府作为“可持续发展及脱贫计划(SDPRP)”的组成部分,列为国家工业发展计划优先发展项目。
东方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4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8亿美元,完成“四通一平”建设,近32万平方米标准型厂房、3.5万平方米绿化、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总站、3000平方米一站式服务办公室、3幢18500平方米员工住宅宿舍楼、1幢3024平方米综合食堂。园区二期1.67平方公里将于2017年底建成。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集聚投资的一个亮点,成为埃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示范项目,为中国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园区内现有入驻企业82家, 从事纺织服装、水泥生产、钢材轧制、铝型材轧制、陶瓷墙地砖、制鞋、汽车组装等行业。其中包括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6家。园区企业协议总投资4亿多美元,目前已完成实际投资2亿多美元。截至2017年7月底,园区总产值7.3亿美元,为当地解决就业上万人。工业园高层领导和埃塞总理每年两次例行会见,以解决园区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遵照中国园区发展模式,园区组建了“管委会”,并构建完整的组织机构来为园区企业进行服务。埃塞工业部、奥罗米亚州政府派驻4名专职官员参与工业园建设和管理。埃塞政府海关、商检、税务在园区设立办事处,形成“一站式”窗口服务。埃塞政府也为工业园内的企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区内企业所得税享受4-7年免税期,比区外外资企业延长2年;外汇留存达30%,比区外企业多10%;区内设保税仓库,为区内企业提供保税业务服务,园区和入园企业得到埃塞船运和物流公司的运价优惠和优先承运服务。工业园已批准为海陆联运的目的港,区内享受埃塞海关、税务、商检和质量标准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工业园已经成为江苏乃至中国在埃塞的形象工程、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良好平台。
工业园建立以来,有30多批次的国家和部委领导先后亲临工业园视察指导,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埃塞总统姆拉图和总理海尔马里亚姆等埃方领导人先后视察了东方工业园。同时,作为助力埃塞经济发展的典范,埃塞政府代表团多次到园区考察,苏丹副总统及政府代表团两次考察东方工业园。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视察东方工业园时表示,希望东方工业园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海外工业园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承接国际产能,提升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上的位置。区内企业在形象、品牌、质量上要提升能力,要做精做强更上一个层次,突出产业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能代表国家和欧美品牌媲美。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希望东方工业园能加快建设,在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完成后,继续扩大建设,到2020年,把园区范围扩展到12.5平方公里,再用5到10年时间继续扩大到25平方公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打造成以东方工业园为枢纽,把毗邻的两个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拥有500家以上企业,占地100平方公里左右的经济特区。
工业园助力埃塞经济发展
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非盟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中方将积极参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加强同非洲的产业合作,促进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发展,推动能源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中非产业战略对接。”
埃塞俄比亚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并在第一个五年增长和转型计划(GTPⅠ)结束(其间实现年均经济增长10.14%)、第二个五年计划(GTPⅡ)开始的2015年,GDP达到646.83亿美元,超过肯尼亚成为东非最大经济体(数据来源:IMF)。埃塞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即从农业向工业快速转型,加快发展制造业。在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设工业园区成为最有效的途径。
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是影响工业园招商的重要因素。东方工业园距离最近的吉布提港有800多公里,此前主要靠公路运输,成本高企。但随着非洲“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以及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16年10月,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的连接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开通,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的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将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运输时间从原公路运输的3天降至10小时,货物一夜之间就能实现两地间的直达,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两国投资竞争力,不仅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企业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投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可带动大量外资进入,推动两国乃至东非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令人关注的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还一致同意秉持集约发展理念,共同打造亚吉铁路沿线经济走廊,着力加强铁路沿线工业园区和临港工业园区建设,以铁路建设带动当地产业和物流发展,并以此为铁路自主可持续运营提供支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同产业园区和物流发展良性互促,使之成为拉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也为东方工业园将来的招商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
在公路交通方面,2014年9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建的埃塞第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该路全长84.7公里,为双向六车道,通车后,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东方工业园的时间由约2小时缩短为不到45分钟,大大缓解了原有公路的通行压力,加快了园区企业的物流速度。
综观东方工业园的发展,其对埃塞园区营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东方工业园2007年即开始规划和建设,当时埃塞俄比亚尚未有建设和运营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也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东方工业园在充分借鉴国内工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边建设,边运营,边与埃塞政府沟通政策落地。2015年4月,埃塞政府终于发布了《工业园法案公告》(第886/2015号公告),该公告充分考虑了东方工业园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政策障碍,该公告不但解决了东方工业园发展遇到的问题,也为埃塞政府后期大规模建设其他工业园区奠定了法律基础。
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共有约280家中国企业在埃塞开展业务活动。东方工业园的入园企业相比园区外其他企业,除了能享受国家一揽子优惠政策外,应对社会动乱的能力也更强。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底埃塞发生的骚乱为例,此次骚乱发生在埃塞奥罗莫州、阿姆哈拉州、南方州,骚乱范围广,发生了大量的砸抢外国投资企业事件。在平息骚乱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优先派出军警保护工业园区。
目前,东方工业园除为投资者提供到埃塞前期考察和入区的相关咨询、协助对入区企业办理投资许可、企业注册登记等服务外,还成立了税务咨询服务公司,为园区企业培训税务知识,解决入园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企业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他们还在争取促进埃塞移民局在园区设立办公室,解决签证和办ID难的问题;成立东方基金,救助园区本地员工中的弱势群体等。所有这些举措,既能为企业投资提供便利,也能帮助树立中国企业在埃塞的良好形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