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产业促进

夯实非洲历史研究 共创中非美好未来

时间:2019-04-19 17:22:35   作者:   来源:

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对于我们加强对非洲历史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化对中非关系现实的认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增添了强劲动力。

  众所周知,中国和非洲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摇篮。埃及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中国绵延万里的长城,都是人类文明不朽的丰碑。中国与非洲远隔万水千山,但是3000多年前中国西周时期,中国的丝绸就经由中亚和西亚,辗转输入到埃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遣使黎轩。“黎轩”,即今日埃及之亚历山大。虽然中国首次向埃及和非洲派遣使节是否到达目的地至今存疑,但公元前后埃及人在中亚见到过中国人,也有埃及人来到中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洛阳“黎轩善眩人”,就是来自亚历山大的魔术师。近代以来,非洲和中国均遭受西方殖民侵略与压迫,同呼吸共命运,相互声援。例如,一战结束后埃及爆发萨阿德•扎格卢勒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中国《东方杂志》的热情欢呼。1927年扎格卢勒去世时,中国的报刊表示深切哀悼,把他比作中国的孙中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非洲史研究,包括中非关系史研究,相当薄弱,极大地滞后于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和中非关系的蓬勃发展。建国70年来,我国学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出版了5部非洲(通)史作品,即杨人楩著《非洲通史简编》(1984)、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编《非洲通史》(1984)、陆庭恩与艾周昌主编《非洲史教程》(1990)、艾周昌与陆庭恩主编3卷本《非洲通史》(1995)和顾章义著《崛起的非洲》(1999)。虽然1995年出版的3卷本《非洲通史》多次获奖,学术影响大,但是迄今已出版20余年,显然需要升级换代,集中国内非洲史研究精英,编撰适合现实需要的新一代多卷本非洲通史作品。中非关系史方面,我国学者发表过一些论文,也出版了多部专著,但是对中非关系史进行贯通性研究的权威专著,亦有待新一代学者共襄盛举。

  加强非洲历史研究,破除西方中心论,创新世界史书写方式。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造成了西方的文化霸权和学术霸权,西文媒体和西文学术作品横行天下。西方的学术话语与历史书写方式,戕害了东方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历史书写传统。因此,如何弘扬中国传统历史理论与历史书写方式,批判地借鉴西方史学理论,还原非洲历史与文明,实事求是地恢复非洲在世界历史中的应有地位,对于丰富人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对于消解西方优越感,对于创新全球史书写,均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非洲历史研究,提升国人非洲意识,筑牢民心相通之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唯有相互理解,才能减少误解,不受域外之人挑拨离间之害,才能相亲相通。坦率地说,遥远的非洲大陆,多彩的非洲人民,我们的许多国人知之不多,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不少误解误读。唯有在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编撰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非洲史和非洲研究作品,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民众,提升广大人民对非洲的认知水平。扩大中非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开展中非联合历史研究项目,向非洲人民提供关于中国的客观、全面的知识,深化非洲人民对中国的认识,14亿中国人民和13亿非洲人民才能心相通,情更近。总之,加强非洲史和中非合作历史研究,有助于世人树立正确的中国观、非洲观和中非合作观。

  加强中非关系历史研究,分享历史记忆,助推“一带一路”顺风顺水。的确,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近代以来有着共同的历史际遇,相互支持的美好历史。无论抗战时期埃及在国际联盟对中国的支持,1956年埃及冲破重重阻力、率先在中东和非洲国家中与中国建交,1971年非洲兄弟国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抑或中国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强烈谴责英、法、以色列悍然入侵埃及,声援和支持勇敢的埃及人民,或者中国在自身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无私地援建坦赞铁路,都是中国和非洲人民共同分享的美好历史记忆。挖掘中非友好关系历史,深化对中非交往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以史为鉴,汲取教训,资政育人,促使“一带一路”更好地在非洲落地、开花和结果。例如,破解围绕坦赞铁路的“迷雾”,真实还原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历史,既从当时非洲人民尤其是南部非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政治与战略需要重构历史,又从市场经济角度深化对坦赞铁路的运营和管理及相关政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国人树立正确的非洲观和中非合作观,亦有助于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

  审视当下,遥望未来,中国与非洲面临相似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互为发展高地,互为发展机遇。中国与非洲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互补性强,特别是双方强烈的合作意愿和多种有效的合作平台,长期交往的友好历史和互利共赢的光明前景,使我们可以大胆预言:中非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一大好形势,为中国的非洲历史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扎实开展非洲历史研究,共创中非美好未来!(作者:毕健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