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目前在非洲采取新的投资方式。这些改变,如果普及开来,将加强中国对非洲发展日程的积极影响,并改善非洲大陆对中国公司的看法。
上月在中国的讨论表明,人们日益认为,中国给予非洲国家政府低息商业贷款、用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些贷款用于购买中国劳动力、商品和服务,转而通过转让石油、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来偿还。
中国在非洲发现新机会和新做法。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国企已经开始着眼于为项目寻找以市场为基础的替代融资解决方案,其中有可能包括西方的私募基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北京新思路的一个例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设立一笔20亿美元的联合融资基金。同非洲开发银行的伙伴关系被准确地描述为“重塑中国在非洲经济活动形象和提高有效性的一个尝试”。
这种方式上的转变将为与非洲开发银行其他捐赠人———包括美国在内———的三边合作创造新机会。中国还可以利用自身参与国际发展机构的新方式来解决商业纠纷。
中国官员还认识到,必须更加积极地参加在非洲投资的团体。实际上,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对许多中国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新概念,但这一概念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CAITEC)发表的 2013年中非贸易报告中受到关注。
CAITEC报告还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非工作人员的82%,即17600名员工是当地雇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赞比亚雇用了1.25万名工人。虽然有这些积极的新情况,但中国公司似乎在对当地培训、健康和教育计划的投资、当地采购计划以及遵守国际环保、透明度和劳工标准等方面可能仍有欠缺,因为报告没有涉及这些问题。
中国制鞋企业华坚集团决定在埃塞俄比亚建厂,此事也反映了中国的新思路,即把非洲和某些市场作为向全球市场出口的制造平台。预计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会导致中国出口8000万个生产岗位,中国制造商和非洲国家政府都知道,这是把其中许多岗位转移到非洲的一个机会。华坚的工厂已经雇用了350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去年生产了200万双鞋。根据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这些鞋有资格出口到美国。
中国在非洲大陆仍然面临批评。
中国公司对在非洲市场投资的风险和复杂性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几笔失败的大交易让它们意识到,完全依赖政府间关系对于在非洲取得商业成功是不够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决定退出加蓬贝林加铁矿就是一个例子。该铁矿估价为35亿美元。
实际上,中国工人在尼日利亚北部、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遭绑架事件表明,中国人要冒与其他国家外派人员类似的风险。在反对卡扎菲的起义后,中国在利比亚的经历尤其令人清醒,因为75家中国公司超过3.5万名中国员工不得不撤离,中国公司损失了近200亿美元投资。
虽然某些人群已经认识到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中国公司在非洲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在内罗毕与肯尼亚、乌干达、南苏丹和卢旺达等国的领导人签订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的协议,修建一条标准轨距铁路。预计这条铁路将把货运成本削减60%以上,而且能加强地区贸易。
可是,当地团体几乎马上对中国将输入5000名工人来参与此项工程的报道提出抗议。在肯尼亚境内的那段铁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RBC)承建,但此事未经过竞标,据说这是一个融资条件。CRBC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而世界银行因为这家母公司被指控欺诈和腐败禁止其在2009年至2017年期间参与任何投标。
在乌干达,该国政府推翻了让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承建该国境内一段铁路的决定,转而支持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随后,该国议会又发起了一项对工程采购流程的调查。
为实现在非洲的长期商业成功,中国公司必须以一种更实质性方式对非洲投资,遵纪守法和保持透明的商业程序。这些情况已经为北京的一些人所认识,因此有可能增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