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贸易的领域广泛,从援建工程到农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投资,涉及领域方方面面。很多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产品将因劳动力和产品升本上升从中国转移,其中一部分将会转移到非洲。”非洲问题专家王优认为,由于非洲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工厂直接从中国涌入非洲的状况不太可能发生。未来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会在非洲投资,生产本地需要的产品。而中国的的出口成本的增加,给非洲的制造业带来不少机遇。
细算经济账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产业有成熟的全球市场业务资源,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有成熟的设备配套和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劳动力人员工资上涨,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面临生存困难。当今世界唯有非洲能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转移,并在10~15年内保持工资不上涨。非洲有10亿人口,80%的劳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许多国家工资水平只有中国的1/10。将中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到非洲,是个双赢之举。
除了劳动力,一个10多亿人口的非洲市场也是让人不能忽视的。“未来十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非洲零售业、食品行业蕴含商机。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也可能存在机会。相对于每年超过900亿美元的投资需求,非洲各国政府目前投入尚不足200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渣打银行非洲区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部董事总经理辟仕文认为,中国是非洲活跃的经贸伙伴,但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认识到非洲大陆的发展潜力,中国企业在非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看清机遇与风险
非洲和中国在经济上优势互补,这是双方互利共赢的重要基础。非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产品在非洲也很有市场。非洲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非洲,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约达20%。
中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合作环境也日益完善。中非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为企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稳定公平的政策及法律环境。
非洲问题专家贺信认为,中国和非洲在经济、政治和自然禀赋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同的市场需求,产业选择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企业踊跃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非洲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历来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以成熟的成套技术及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经济建设的自主发展能力。
在全球经济延续弱复苏的背景下,中非经贸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22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从2003年至2014年,中非贸易从190亿美元增长至2220亿美元,10年间增幅逾10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5月在非盟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说,到2020年力争实现中非贸易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中方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要向1000亿美元迈进。
然而,非洲大陆目前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港口运输能力不足、电信网络不稳定、电力短缺等问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其中既蕴含商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市场法规等有待完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遭遇风险。因此,到非洲开拓市场,既要有防范风险意识,又要有灵活的经营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