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戛纳G20峰会上宣布,中方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这既是G20今年以来达成的“在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免配额待遇”意向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推动多哈谈判以及推进南南合作框架向着更高发展阶段和更新发展模式的实质性举措。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践行承诺,谋求与非洲国家的共赢发展,并在对非援助、税收减免、贸易合作、直接投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为4000美元左右,目前仍有1.5亿绝对贫困人口,但中国一直努力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最不发达国家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美元以下,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总共有48个,其中34个在非洲。
一直以来,中国都将最不发达国家作为援助重点,用实际行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向他们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开始从单纯援助转向“以贸易代替援助”和“以合作建设代替援助”模式,而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也进入新时期,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向最不发达国家先后援建了近千个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和交通等领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地贸易能力,中国通过减免关税等方式不断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放。根据2005年世贸组织香港部长级会议达成协议的要求,中国向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开放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23%,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年均增长24%。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贸易和投资急剧下降,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世界市场部分初级产品价格的下跌,使大部分非洲国家外汇收入大幅下降,本币贬值,债务沉重,失业率上升,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萎缩,这一切不仅给非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给中非经贸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帮助非洲经济渡过困难时期,中国加大了对非洲支持贸易力度,对部分非洲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减免关税范围。《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7月,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62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部税目95%的商品。在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国在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亿美元,主要包括家禽家畜、水产品、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矿产品、药材、生活日用品、塑料制品、皮革、木材、纺织品、服装制成品、玻璃制品、钢材及其制品、机电产品、家具等类别。按照2008年贸易额统计,上述4762个税目的零关税商品占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额的98.2%。中国还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截止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非贸易逆差年均增长103.34%,逆差增长之快,说明中国一直在践行承诺,不断增加对非洲的进口。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以及中非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非投资逆势而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87%,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此外,一些投资在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方面的项目正在准备实施和筹划进程中。预计2010年至2012年间中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惠性质贷款将达到100亿美元;2011年至2015年间将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债台高筑仍将是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资产负债表的艰难修复、中长期增长放缓以及主权债务危机解决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决定着世界经济未来几年内还将低速徘徊。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强中非南南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会,还可以减弱世界经济的系统风险,为麻烦不断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展望未来,中非合作的发展前景看前景仍将十分广阔。从多样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角度看,中国与非中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贸易循环。由于中非各国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产业协作层面。未来可以考虑设立中非自贸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产业转移的障碍将大大减少,必然能吸引大量资本向区内转移,而这也必将使中非在开辟南南合作新发展模式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