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非洲概览

「西非漫谈」中国非洲研究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19-12-26 17:50:39   作者:   来源:

 【作者李安山 (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从听说非洲和接触非洲开始,到与非洲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千年的历史。20世纪是中国与非洲共命运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与非洲同发展的世纪。如果说,20世纪中国与非洲共命运主要表现在列强瓜分、社会剧变、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四个方面的话,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可以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塑造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通力合作。只有这样,中国与非洲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非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非洲研究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感受非洲、支持非洲、了解非洲、熟悉非洲和研究非洲。

  感受非洲(古代-1949)。早在汉朝,中国与埃及即存在文化交流。唐代的杜环可能是首位留下有关非洲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在随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中国学者不断探讨非洲这块遥远的大陆。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继续探讨中非关系。张星烺先生在1930年即得出中非交往源远流长的结论。他将古代典籍爬梳整理编成汉唐、宋元明代中国与非洲之交往各章。他对典籍的疑难之处进行详细注释,留下难得的史料汇编。

  支持非洲(1950-1965)。这个阶段的非洲研究主要是政治导向,与非洲的接触和研究集中在支持民族独立运动方面。了解非洲(1966-1976),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相关机构仍在加强对非洲国家情况的了解,同时翻译了大批作品。熟悉非洲(1977-2000)。改革开放促使中非关系的加强,学界对非洲的熟悉程度也在加深,并开始了初步研究。研究非洲(2000-至今)。随着中非关系的全方位发展,中国人对非洲的研究正式拓展。

  中国的非洲研究可以说经历了四代人。

  第一代以北京大学杨人楩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为代表。杨人楩教授从欧洲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了响应中国政府加强研究亚非拉国家的号召,他从法国历史教学转为非洲历史教学,并且培养几位学生如郑家馨、陆庭恩等人,他们成为第二代非洲研究者的骨干。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纳忠教授曾留学埃及,长期从事阿拉伯研究,对埃及史有专著出版,后来也成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南京大学的张同铸教授从人民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非洲地理研究。还有涉及中非关系史的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的第一任领导张铁生先生,他从早期参加革命工作时就开始研究中非关系史。这一代学者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第二代非洲研究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以葛佶、屠尔康和吴秉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包括陈公元、高晋元、唐大盾、吴期扬、杨立华等,还有世界历史所彭坤元和杨灏城以及民族所的葛公尚等。北京大学的郑家馨、陆庭恩、何芳川、宁骚,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文淳,人民大学的赵淑慧、华东师范大学的艾周昌、中央民族大学的顾章义、湘潭大学的李广一、南开大学的张象、郑州大学的许永璋、南京大学的姜忠尽等。第二代学者有三大成就,制度建设(1979年创立了中国非洲研究会,1980年中国非洲历史研究会)、组织工作(组织各机构和高校的非洲研究中心并就非洲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问题进行交流)和学术成果(最突出的是非洲研究丛书的出版,特别是《非洲通史》(3卷本)和《简明非洲百科全书》,翻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8卷本)。

  中国非洲研究第三代是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新一批研究者。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向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政府有特殊导向,中国企业有新的需求,民众希望了解非洲。这样,诸多政策研究和咨询报告纷纷出笼。这一代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最好的例子是李安山作为唯一的亚洲学者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并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他有关加纳的历史学著作(中英文版)被北京大学作为礼物送给加纳学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此外,舒运国、张宏明、刘鸿武、沐涛和张忠祥等人先后承担了有关非洲历史和中非关系(史)的国家重大(点)研究课题。各种著作和译著的出版开拓了读者的视野,非洲列国志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各非洲研究中心各种出版物,为中国非洲研究的普及和深入做出了贡献。

  目前中国的数十家非洲研究机构和智库正在耕耘非洲这片沃土。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要求。中国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青年非洲研究者。第四代学者中相当部分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不乏实地调研经验,同时与学术网络紧密联系。更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热爱非洲研究,并有一定的非洲语言训练和较系统的学术训练,对新的研究领域具有特殊敏感度,并与国际学术界联系广泛。这些青年学者中还有不少具有海外学习经验和在非洲长期调研经历,在非洲研究方法论和研究领域开拓上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青年学者有的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例如,北京大学的程莹博士的论文获得尼日利亚“拉各斯研究论文奖”,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少楠的论文于2018年获得美国非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中国的非洲研究有些什么新课题与新趋势?在法律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与国际形势相关的法律问题,例如查戈斯群岛的归属问题。在政治学方面,非洲自主性、政治传统的合理性、民主选举的利弊以及反恐问题应该给予更多重视。经济学应加强对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自贸区将覆盖12亿人口、GDP达2.5万亿美元的市场,自贸区秘书处设在加纳,其溢出效应不可小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部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组织,2019年部长级会议重申将加快货币一体化进程,于2020年推出单一货币,此举之作用及趋势需着力探讨。此外,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非洲视角以及水环境、非洲法郎区、小企业等方面也需关注。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的领域包括民族与族群认同、非洲哲学、非洲文化适应力和影响力、非洲文学以及影视的研究。社会学可加大对游牧民与定居者的互动、城乡的互补、城市化、非洲移民裔群的探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应加强非洲的一体化、非洲在联合国的作用以及非洲与大国的平衡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未来的非洲研究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微观探讨与宏观把握的关系、知识普及与深入研究的关系、实地调研与理论概括的关系、基础研究与智库研究的关系、国别、地区与全球研究的关系等。研究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本人对中国的非洲研究充满着希望!

  (作者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附作者与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简介】

  作者简介:

  李安山,多伦多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担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编委、印度《非洲观察》(Insight on Africa)杂志编委、加纳大学《莱贡人文》(Legon Humanities)杂志编委、巴西《巴西非洲研究》(Brazilian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杂志编委等。出版过G. Shelton, F. Yazini April, Li Anshan, eds.,FOCAC 2015(Pretoria, 2015), Li Anshan &FunekaYazini April, eds.,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The Politic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etoria, 2013), A 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Africa to 1911 (New York, 2012) , FOCAC Twelve Years Later (Uppsala, 2012) , Chinese Medical Cooperation in Africa (Uppsala, 2011), British Rule and Rural Protest in Southern Ghana (New York, 2002)等。应邀为中央一号首长和中央办公厅领导作有关非洲的讲座,受外交部委托率团访非对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作评估,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2000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和中非峰会,受邀在亚、非、拉、美、欧30余国作过讲座和学术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加纳大学、加纳海岸角大学、加纳行政管理学院、加纳温尼巴教育大学、加纳发展大学共同筹建的特色研究中心。中心依托公共管理学院,由赵蜀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西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电子科技大学践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国际化跨学科研究体系、打造新型高端“智库”的有益探索。中心将立足于电子科技大学学科与国际交流优势,着眼于西非国家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需求,以留学生人才培养为基础,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发布研究课题,开展联合研究,为我国及西非国家提供高水平智库服务。

  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西非研究中心将联合加纳5所高校成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西非校友会和加纳中华工商总会,着力于打造集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西非研究智库为一体的“1+1+1”中非合作新模式,即:

  1. 构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将协助拓展来华留学生的西非生源,丰富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博士、硕士多层次留学生培养体系;开展西非海外干部培训、师资培训、定制化ICT与工程培训、学生暑期实践项目等,致力于构建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实训实践为一体的多元化、特色化的海外人才培训基地。

  2. 搭建一个学术、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西非论坛”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中非友谊·学术文化交流月,推广文化资源3D平台海外落地展项目、中国-西非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心将致力于搭建集学术、人文、科技等多领域的中非交流和合作平台,提高我国高校、企业在非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3. 建立一个西非研究智库。中心将结合成员单位的学科优势、研究特色,加强与加纳“伊曼尼政策教育中心”(全球智库排名113)、“统计、社会和经济研究院”(全球智库排名164)等西非智库组织合作,加强联合研究,发布、承接研究课题,为我国政府及西非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非智库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