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非洲概览

非洲、 印度和中国粮食需求展望

时间:2016-01-19 13:56:23   作者:   来源:

  非洲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相关理论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提出,人口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食品供应会受制于有限的耕地数量。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口增长将最终超过食品供应,进而导致大规模饥荒。他认为,人口增长的力量是被压制的,实际的人口数量最终将通过穷困和饥饿回归正常。    值得庆幸的是, 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写作时,世界人口略低于1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1800年世界上有9.68亿人,但现在全球有73亿人,而且大部分人口比以往消费更多的食物。    尽管马尔萨斯在1834年去世,但他的思想经常复活。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及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等书,都是出版量较大的畅销书。他们预测,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会出现环境灾难和大规模的饥荒。但如同马尔萨斯的预言一样,他们的预测也没有发生。    相反,马尔萨斯主义者一直忽略的两个关键变量: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使得世界实现三个看似矛盾的“壮举”:世界人口从31亿增至73亿,增加了2倍多;人均摄入食物的数量(以卡路里计)增加了30%以上;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但越深入细节,情况就越明显。自1990年以来,不仅人均卡路里的消耗在增加,食物的种类也在增加,出现了很多的蛋白质食物和植物油,使饮食变得不那么依赖于谷物小麦和大米。    当我们庆祝埃尔利希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是错误认识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增加世界粮食供应。未来25年里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17亿,增加幅度达到23%。此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粮食消费增长市场。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人均粮食消费对比    人口趋势是明确的:推高世界人口数量的非洲和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增加潜力。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人口仍将微增,但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西欧和日本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除了人口增长最快,非洲和印度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人均卡路里摄入量数值意味着更高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有很高的人均卡路里计数,尤其是德国。 在一定程度上,人均卡路里计数高企也预示人口下降和快速老年化。因此,预计印度和非洲的粮食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德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增长潜力很低,中国和日本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图为全球粮食增长潜力    非洲:潜力巨大,挑战也大    虽然非洲国家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块大陆养育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口。如果非洲人口增长从目前的11.5亿增长到25年后的19.1亿,它需要种植或进口大量额外的粮食。这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需要克服三大挑战:农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发展农业的资金困难、政治上的分裂格局。    与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不同,非洲没有大量的耕地。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是丛林,西南部也是沙漠,剩下适合作物的耕地相当有限。在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总是降雨太多或者太少。这些因素使得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挑战。非洲虽然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作物产量,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要多养活增加的人口,将不得不进口所需的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对欧洲和美国粮食种植者以及全球农业的巨大商业机会。非洲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将使很多农业机构和个人受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没有发展资金以方便进口粮食产品。特别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水运是至关重要的,水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方式。    美国和西欧拥有丰富的可耕种土地、河流系统和深水港口。此外,美国有许多其他的河流系统,包括最重要的密西西比河及其相关的河流,以及许多小河流系统,美国还很早就投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河流系统。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肋间水道,在海岸也有许多深水港口。    同样,欧洲有许多深水港口如雅典、巴塞罗那、波尔多、哥本哈根、爱丁堡、勒阿弗尔、里斯本、马赛、那不勒斯,通航的河流包括多瑙河、易北河、加伦河、泰晤士河、莱茵河和罗纳河。这促进了早期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    非洲是在这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它有三个主要河流,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但没有充分通航。刚果河主要流经丛林,丛林限制了农业生产力,附近的金沙萨、布拉柴维尔河流和海洋之间的急流限制了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后,非洲确实有一些深水港口,如开普敦达喀尔、拉各斯、罗安达、蒙巴萨,但虽然其海岸线的长度远远超过美国或西欧,但港口数量较少。    如果非洲要开发其发展潜力,将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建造运河绕过急流、疏浚河流提高通航、改善港口设施和投资于铁路运输,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铁路是下一个最好的运输产品方式。    政治上的分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非洲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发展困难。因此,尽管非洲有巨大的潜力以增加其人均粮食消费,但非洲断裂性质的政治体制将是一个艰难挑战。即便如此,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印度:第二个有潜力的粮食消费市场    除了非洲,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潜在出口市场是印度。从人口增长规模来看,从1961年的4.5亿人口到今天的11亿人口,印度绿色革命使其国内生产可以满足人口的主要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现在到2040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增长30%左右。此外,印度可能会触及国内粮食生产潜在增长的极限。印度人口密度高,耕地已经大量使用,因此,我们不会意外印度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这对欧洲和美洲的种植者来说是潜在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是很有增长前途的,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会增加粮食消费。如同非洲,印度可能会带来一场粮食需求的暴涨。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有一个不寻常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印度人均肉类消费自1991年以来只增了约21%,低于人均消费农产品74%的增长率和奶制品及鸡蛋50%的增长率,也低于植物油32%的增长率。    印度饮食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粮食品种。印度消耗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但几乎没有玉米。随着国家变得富裕,人均粮食消费往往停滞不前,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如果人口增长符合预期,印度粮食消费总量预期将增长30%。大米和小麦已经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使玉米如同大米和小麦一样补充印度国内粮食需求。然而,最大的增长机会可能是跟随生活水平增加的棕榈油和豆油等植物油的消费。另外,印度对豆类如豌豆、鹰嘴豆、扁豆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中国:增长故事已经结束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目的国的美好岁月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是能源、金属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源泉。至少对农产品而言,目前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人口统计数据是唯一的原因。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如同1990年的日本。中国尽管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短时期可能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下降。2015年的中国虽然不能等同于1990年的日本,但有着内在和其他表面上的相似之处。          图为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    日本不是分析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唯一的例子,德国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日本一样,德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从现在到2040年人口将明显减少,但人口结构有点不同,德国有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一代正准备退休,其比例远远大于日本或中国。过去25年婴儿潮一代吃得很健康,或者至少增加了人均卡路里的消耗。    如果到2040年中国达到德国人均卡路里的消耗水平,即使人口增长是零,额外的食物总需求也会增长15%。另一方面,如果像日本一样,那就意味着粮食需求大约8%的总跌幅。中国是哪种情况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如高水平的私人部门债务,在近期也可能影响粮食需求的增长。    文章来自:期货日报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相关理论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提出,人口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食品供应会受制于有限的耕地数量。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口增长将最终超过食品供应,进而导致大规模饥荒。他认为,人口增长的力量是被压制的,实际的人口数量最终将通过穷困和饥饿回归正常。

 

  值得庆幸的是, 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写作时,世界人口略低于1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1800年世界上有9.68亿人,但现在全球有73亿人,而且大部分人口比以往消费更多的食物。

 

  尽管马尔萨斯在1834年去世,但他的思想经常复活。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及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等书,都是出版量较大的畅销书。他们预测,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会出现环境灾难和大规模的饥荒。但如同马尔萨斯的预言一样,他们的预测也没有发生。

 

  相反,马尔萨斯主义者一直忽略的两个关键变量: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使得世界实现三个看似矛盾的“壮举”:世界人口从31亿增至73亿,增加了2倍多;人均摄入食物的数量(以卡路里计)增加了30%以上;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但越深入细节,情况就越明显。自1990年以来,不仅人均卡路里的消耗在增加,食物的种类也在增加,出现了很多的蛋白质食物和植物油,使饮食变得不那么依赖于谷物小麦和大米。

 

  当我们庆祝埃尔利希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是错误认识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增加世界粮食供应。未来25年里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17亿,增加幅度达到23%。此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粮食消费增长市场。

  

  非洲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相关理论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提出,人口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食品供应会受制于有限的耕地数量。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口增长将最终超过食品供应,进而导致大规模饥荒。他认为,人口增长的力量是被压制的,实际的人口数量最终将通过穷困和饥饿回归正常。    值得庆幸的是, 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写作时,世界人口略低于1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1800年世界上有9.68亿人,但现在全球有73亿人,而且大部分人口比以往消费更多的食物。    尽管马尔萨斯在1834年去世,但他的思想经常复活。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及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等书,都是出版量较大的畅销书。他们预测,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会出现环境灾难和大规模的饥荒。但如同马尔萨斯的预言一样,他们的预测也没有发生。    相反,马尔萨斯主义者一直忽略的两个关键变量: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使得世界实现三个看似矛盾的“壮举”:世界人口从31亿增至73亿,增加了2倍多;人均摄入食物的数量(以卡路里计)增加了30%以上;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但越深入细节,情况就越明显。自1990年以来,不仅人均卡路里的消耗在增加,食物的种类也在增加,出现了很多的蛋白质食物和植物油,使饮食变得不那么依赖于谷物小麦和大米。    当我们庆祝埃尔利希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是错误认识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增加世界粮食供应。未来25年里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17亿,增加幅度达到23%。此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粮食消费增长市场。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人均粮食消费对比    人口趋势是明确的:推高世界人口数量的非洲和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增加潜力。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人口仍将微增,但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西欧和日本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除了人口增长最快,非洲和印度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人均卡路里摄入量数值意味着更高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有很高的人均卡路里计数,尤其是德国。 在一定程度上,人均卡路里计数高企也预示人口下降和快速老年化。因此,预计印度和非洲的粮食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德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增长潜力很低,中国和日本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图为全球粮食增长潜力    非洲:潜力巨大,挑战也大    虽然非洲国家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块大陆养育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口。如果非洲人口增长从目前的11.5亿增长到25年后的19.1亿,它需要种植或进口大量额外的粮食。这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需要克服三大挑战:农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发展农业的资金困难、政治上的分裂格局。    与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不同,非洲没有大量的耕地。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是丛林,西南部也是沙漠,剩下适合作物的耕地相当有限。在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总是降雨太多或者太少。这些因素使得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挑战。非洲虽然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作物产量,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要多养活增加的人口,将不得不进口所需的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对欧洲和美国粮食种植者以及全球农业的巨大商业机会。非洲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将使很多农业机构和个人受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没有发展资金以方便进口粮食产品。特别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水运是至关重要的,水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方式。    美国和西欧拥有丰富的可耕种土地、河流系统和深水港口。此外,美国有许多其他的河流系统,包括最重要的密西西比河及其相关的河流,以及许多小河流系统,美国还很早就投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河流系统。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肋间水道,在海岸也有许多深水港口。    同样,欧洲有许多深水港口如雅典、巴塞罗那、波尔多、哥本哈根、爱丁堡、勒阿弗尔、里斯本、马赛、那不勒斯,通航的河流包括多瑙河、易北河、加伦河、泰晤士河、莱茵河和罗纳河。这促进了早期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    非洲是在这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它有三个主要河流,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但没有充分通航。刚果河主要流经丛林,丛林限制了农业生产力,附近的金沙萨、布拉柴维尔河流和海洋之间的急流限制了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后,非洲确实有一些深水港口,如开普敦达喀尔、拉各斯、罗安达、蒙巴萨,但虽然其海岸线的长度远远超过美国或西欧,但港口数量较少。    如果非洲要开发其发展潜力,将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建造运河绕过急流、疏浚河流提高通航、改善港口设施和投资于铁路运输,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铁路是下一个最好的运输产品方式。    政治上的分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非洲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发展困难。因此,尽管非洲有巨大的潜力以增加其人均粮食消费,但非洲断裂性质的政治体制将是一个艰难挑战。即便如此,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印度:第二个有潜力的粮食消费市场    除了非洲,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潜在出口市场是印度。从人口增长规模来看,从1961年的4.5亿人口到今天的11亿人口,印度绿色革命使其国内生产可以满足人口的主要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现在到2040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增长30%左右。此外,印度可能会触及国内粮食生产潜在增长的极限。印度人口密度高,耕地已经大量使用,因此,我们不会意外印度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这对欧洲和美洲的种植者来说是潜在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是很有增长前途的,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会增加粮食消费。如同非洲,印度可能会带来一场粮食需求的暴涨。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有一个不寻常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印度人均肉类消费自1991年以来只增了约21%,低于人均消费农产品74%的增长率和奶制品及鸡蛋50%的增长率,也低于植物油32%的增长率。    印度饮食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粮食品种。印度消耗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但几乎没有玉米。随着国家变得富裕,人均粮食消费往往停滞不前,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如果人口增长符合预期,印度粮食消费总量预期将增长30%。大米和小麦已经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使玉米如同大米和小麦一样补充印度国内粮食需求。然而,最大的增长机会可能是跟随生活水平增加的棕榈油和豆油等植物油的消费。另外,印度对豆类如豌豆、鹰嘴豆、扁豆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中国:增长故事已经结束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目的国的美好岁月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是能源、金属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源泉。至少对农产品而言,目前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人口统计数据是唯一的原因。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如同1990年的日本。中国尽管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短时期可能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下降。2015年的中国虽然不能等同于1990年的日本,但有着内在和其他表面上的相似之处。          图为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    日本不是分析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唯一的例子,德国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日本一样,德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从现在到2040年人口将明显减少,但人口结构有点不同,德国有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一代正准备退休,其比例远远大于日本或中国。过去25年婴儿潮一代吃得很健康,或者至少增加了人均卡路里的消耗。    如果到2040年中国达到德国人均卡路里的消耗水平,即使人口增长是零,额外的食物总需求也会增长15%。另一方面,如果像日本一样,那就意味着粮食需求大约8%的总跌幅。中国是哪种情况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如高水平的私人部门债务,在近期也可能影响粮食需求的增长。    文章来自:期货日报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人均粮食消费对比

 

  人口趋势是明确的:推高世界人口数量的非洲和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增加潜力。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人口仍将微增,但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西欧和日本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除了人口增长最快,非洲和印度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人均卡路里摄入量数值意味着更高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有很高的人均卡路里计数,尤其是德国。 在一定程度上,人均卡路里计数高企也预示人口下降和快速老年化。因此,预计印度和非洲的粮食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德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增长潜力很低,中国和日本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非洲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相关理论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提出,人口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食品供应会受制于有限的耕地数量。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口增长将最终超过食品供应,进而导致大规模饥荒。他认为,人口增长的力量是被压制的,实际的人口数量最终将通过穷困和饥饿回归正常。    值得庆幸的是, 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写作时,世界人口略低于1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1800年世界上有9.68亿人,但现在全球有73亿人,而且大部分人口比以往消费更多的食物。    尽管马尔萨斯在1834年去世,但他的思想经常复活。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及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等书,都是出版量较大的畅销书。他们预测,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会出现环境灾难和大规模的饥荒。但如同马尔萨斯的预言一样,他们的预测也没有发生。    相反,马尔萨斯主义者一直忽略的两个关键变量: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使得世界实现三个看似矛盾的“壮举”:世界人口从31亿增至73亿,增加了2倍多;人均摄入食物的数量(以卡路里计)增加了30%以上;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但越深入细节,情况就越明显。自1990年以来,不仅人均卡路里的消耗在增加,食物的种类也在增加,出现了很多的蛋白质食物和植物油,使饮食变得不那么依赖于谷物小麦和大米。    当我们庆祝埃尔利希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是错误认识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增加世界粮食供应。未来25年里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17亿,增加幅度达到23%。此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粮食消费增长市场。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人均粮食消费对比    人口趋势是明确的:推高世界人口数量的非洲和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增加潜力。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人口仍将微增,但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西欧和日本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除了人口增长最快,非洲和印度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人均卡路里摄入量数值意味着更高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有很高的人均卡路里计数,尤其是德国。 在一定程度上,人均卡路里计数高企也预示人口下降和快速老年化。因此,预计印度和非洲的粮食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德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增长潜力很低,中国和日本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图为全球粮食增长潜力    非洲:潜力巨大,挑战也大    虽然非洲国家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块大陆养育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口。如果非洲人口增长从目前的11.5亿增长到25年后的19.1亿,它需要种植或进口大量额外的粮食。这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需要克服三大挑战:农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发展农业的资金困难、政治上的分裂格局。    与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不同,非洲没有大量的耕地。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是丛林,西南部也是沙漠,剩下适合作物的耕地相当有限。在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总是降雨太多或者太少。这些因素使得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挑战。非洲虽然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作物产量,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要多养活增加的人口,将不得不进口所需的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对欧洲和美国粮食种植者以及全球农业的巨大商业机会。非洲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将使很多农业机构和个人受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没有发展资金以方便进口粮食产品。特别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水运是至关重要的,水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方式。    美国和西欧拥有丰富的可耕种土地、河流系统和深水港口。此外,美国有许多其他的河流系统,包括最重要的密西西比河及其相关的河流,以及许多小河流系统,美国还很早就投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河流系统。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肋间水道,在海岸也有许多深水港口。    同样,欧洲有许多深水港口如雅典、巴塞罗那、波尔多、哥本哈根、爱丁堡、勒阿弗尔、里斯本、马赛、那不勒斯,通航的河流包括多瑙河、易北河、加伦河、泰晤士河、莱茵河和罗纳河。这促进了早期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    非洲是在这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它有三个主要河流,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但没有充分通航。刚果河主要流经丛林,丛林限制了农业生产力,附近的金沙萨、布拉柴维尔河流和海洋之间的急流限制了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后,非洲确实有一些深水港口,如开普敦达喀尔、拉各斯、罗安达、蒙巴萨,但虽然其海岸线的长度远远超过美国或西欧,但港口数量较少。    如果非洲要开发其发展潜力,将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建造运河绕过急流、疏浚河流提高通航、改善港口设施和投资于铁路运输,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铁路是下一个最好的运输产品方式。    政治上的分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非洲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发展困难。因此,尽管非洲有巨大的潜力以增加其人均粮食消费,但非洲断裂性质的政治体制将是一个艰难挑战。即便如此,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印度:第二个有潜力的粮食消费市场    除了非洲,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潜在出口市场是印度。从人口增长规模来看,从1961年的4.5亿人口到今天的11亿人口,印度绿色革命使其国内生产可以满足人口的主要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现在到2040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增长30%左右。此外,印度可能会触及国内粮食生产潜在增长的极限。印度人口密度高,耕地已经大量使用,因此,我们不会意外印度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这对欧洲和美洲的种植者来说是潜在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是很有增长前途的,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会增加粮食消费。如同非洲,印度可能会带来一场粮食需求的暴涨。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有一个不寻常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印度人均肉类消费自1991年以来只增了约21%,低于人均消费农产品74%的增长率和奶制品及鸡蛋50%的增长率,也低于植物油32%的增长率。    印度饮食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粮食品种。印度消耗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但几乎没有玉米。随着国家变得富裕,人均粮食消费往往停滞不前,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如果人口增长符合预期,印度粮食消费总量预期将增长30%。大米和小麦已经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使玉米如同大米和小麦一样补充印度国内粮食需求。然而,最大的增长机会可能是跟随生活水平增加的棕榈油和豆油等植物油的消费。另外,印度对豆类如豌豆、鹰嘴豆、扁豆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中国:增长故事已经结束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目的国的美好岁月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是能源、金属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源泉。至少对农产品而言,目前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人口统计数据是唯一的原因。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如同1990年的日本。中国尽管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短时期可能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下降。2015年的中国虽然不能等同于1990年的日本,但有着内在和其他表面上的相似之处。          图为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    日本不是分析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唯一的例子,德国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日本一样,德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从现在到2040年人口将明显减少,但人口结构有点不同,德国有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一代正准备退休,其比例远远大于日本或中国。过去25年婴儿潮一代吃得很健康,或者至少增加了人均卡路里的消耗。    如果到2040年中国达到德国人均卡路里的消耗水平,即使人口增长是零,额外的食物总需求也会增长15%。另一方面,如果像日本一样,那就意味着粮食需求大约8%的总跌幅。中国是哪种情况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如高水平的私人部门债务,在近期也可能影响粮食需求的增长。    文章来自:期货日报

图为全球粮食增长潜力

 

  非洲:潜力巨大,挑战也大

 

  虽然非洲国家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块大陆养育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口。如果非洲人口增长从目前的11.5亿增长到25年后的19.1亿,它需要种植或进口大量额外的粮食。这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需要克服三大挑战:农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发展农业的资金困难、政治上的分裂格局。

 

  与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不同,非洲没有大量的耕地。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是丛林,西南部也是沙漠,剩下适合作物的耕地相当有限。在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总是降雨太多或者太少。这些因素使得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挑战。非洲虽然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作物产量,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要多养活增加的人口,将不得不进口所需的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对欧洲和美国粮食种植者以及全球农业的巨大商业机会。非洲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将使很多农业机构和个人受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没有发展资金以方便进口粮食产品。特别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水运是至关重要的,水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方式。

 

  美国和西欧拥有丰富的可耕种土地、河流系统和深水港口。此外,美国有许多其他的河流系统,包括最重要的密西西比河及其相关的河流,以及许多小河流系统,美国还很早就投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河流系统。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肋间水道,在海岸也有许多深水港口。

 

  同样,欧洲有许多深水港口如雅典、巴塞罗那、波尔多、哥本哈根、爱丁堡、勒阿弗尔、里斯本、马赛、那不勒斯,通航的河流包括多瑙河、易北河、加伦河、泰晤士河、莱茵河和罗纳河。这促进了早期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

 

  非洲是在这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它有三个主要河流,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但没有充分通航。刚果河主要流经丛林,丛林限制了农业生产力,附近的金沙萨、布拉柴维尔河流和海洋之间的急流限制了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后,非洲确实有一些深水港口,如开普敦达喀尔、拉各斯、罗安达、蒙巴萨,但虽然其海岸线的长度远远超过美国或西欧,但港口数量较少。

 

  如果非洲要开发其发展潜力,将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建造运河绕过急流、疏浚河流提高通航、改善港口设施和投资于铁路运输,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铁路是下一个最好的运输产品方式。

 

  政治上的分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非洲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发展困难。因此,尽管非洲有巨大的潜力以增加其人均粮食消费,但非洲断裂性质的政治体制将是一个艰难挑战。即便如此,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印度:第二个有潜力的粮食消费市场

 

  除了非洲,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潜在出口市场是印度。从人口增长规模来看,从1961年的4.5亿人口到今天的11亿人口,印度绿色革命使其国内生产可以满足人口的主要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现在到2040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增长30%左右。此外,印度可能会触及国内粮食生产潜在增长的极限。印度人口密度高,耕地已经大量使用,因此,我们不会意外印度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这对欧洲和美洲的种植者来说是潜在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是很有增长前途的,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会增加粮食消费。如同非洲,印度可能会带来一场粮食需求的暴涨。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有一个不寻常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印度人均肉类消费自1991年以来只增了约21%,低于人均消费农产品74%的增长率和奶制品及鸡蛋50%的增长率,也低于植物油32%的增长率。

 

  印度饮食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粮食品种。印度消耗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但几乎没有玉米。随着国家变得富裕,人均粮食消费往往停滞不前,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如果人口增长符合预期,印度粮食消费总量预期将增长30%。大米和小麦已经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使玉米如同大米和小麦一样补充印度国内粮食需求。然而,最大的增长机会可能是跟随生活水平增加的棕榈油和豆油等植物油的消费。另外,印度对豆类如豌豆、鹰嘴豆、扁豆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中国:增长故事已经结束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目的国的美好岁月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是能源、金属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源泉。至少对农产品而言,目前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人口统计数据是唯一的原因。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如同1990年的日本。中国尽管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短时期可能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下降。2015年的中国虽然不能等同于1990年的日本,但有着内在和其他表面上的相似之处。

  

  非洲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全球最有前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相关理论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提出,人口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但食品供应会受制于有限的耕地数量。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人口增长将最终超过食品供应,进而导致大规模饥荒。他认为,人口增长的力量是被压制的,实际的人口数量最终将通过穷困和饥饿回归正常。    值得庆幸的是, 马尔萨斯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写作时,世界人口略低于1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1800年世界上有9.68亿人,但现在全球有73亿人,而且大部分人口比以往消费更多的食物。    尽管马尔萨斯在1834年去世,但他的思想经常复活。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及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等书,都是出版量较大的畅销书。他们预测,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会出现环境灾难和大规模的饥荒。但如同马尔萨斯的预言一样,他们的预测也没有发生。    相反,马尔萨斯主义者一直忽略的两个关键变量: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使得世界实现三个看似矛盾的“壮举”:世界人口从31亿增至73亿,增加了2倍多;人均摄入食物的数量(以卡路里计)增加了30%以上;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但越深入细节,情况就越明显。自1990年以来,不仅人均卡路里的消耗在增加,食物的种类也在增加,出现了很多的蛋白质食物和植物油,使饮食变得不那么依赖于谷物小麦和大米。    当我们庆祝埃尔利希和罗马俱乐部的预测是错误认识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增加世界粮食供应。未来25年里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17亿,增加幅度达到23%。此外,世界上有很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粮食消费增长市场。          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人均粮食消费对比    人口趋势是明确的:推高世界人口数量的非洲和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增加潜力。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人口仍将微增,但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西欧和日本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除了人口增长最快,非洲和印度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人均卡路里摄入量数值意味着更高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有很高的人均卡路里计数,尤其是德国。 在一定程度上,人均卡路里计数高企也预示人口下降和快速老年化。因此,预计印度和非洲的粮食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德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增长潜力很低,中国和日本低于平均增长水平。          图为全球粮食增长潜力    非洲:潜力巨大,挑战也大    虽然非洲国家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块大陆养育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口。如果非洲人口增长从目前的11.5亿增长到25年后的19.1亿,它需要种植或进口大量额外的粮食。这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需要克服三大挑战:农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发展农业的资金困难、政治上的分裂格局。    与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不同,非洲没有大量的耕地。北部是撒哈拉大沙漠,中部是丛林,西南部也是沙漠,剩下适合作物的耕地相当有限。在这块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总是降雨太多或者太少。这些因素使得增加农业生产是一个挑战。非洲虽然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作物产量,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要多养活增加的人口,将不得不进口所需的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对欧洲和美国粮食种植者以及全球农业的巨大商业机会。非洲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将使很多农业机构和个人受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非洲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没有发展资金以方便进口粮食产品。特别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水运是至关重要的,水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形式的运输方式。    美国和西欧拥有丰富的可耕种土地、河流系统和深水港口。此外,美国有许多其他的河流系统,包括最重要的密西西比河及其相关的河流,以及许多小河流系统,美国还很早就投资基础设施连接这些河流系统。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肋间水道,在海岸也有许多深水港口。    同样,欧洲有许多深水港口如雅典、巴塞罗那、波尔多、哥本哈根、爱丁堡、勒阿弗尔、里斯本、马赛、那不勒斯,通航的河流包括多瑙河、易北河、加伦河、泰晤士河、莱茵河和罗纳河。这促进了早期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    非洲是在这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它有三个主要河流,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但没有充分通航。刚果河主要流经丛林,丛林限制了农业生产力,附近的金沙萨、布拉柴维尔河流和海洋之间的急流限制了国际贸易的潜力。最后,非洲确实有一些深水港口,如开普敦达喀尔、拉各斯、罗安达、蒙巴萨,但虽然其海岸线的长度远远超过美国或西欧,但港口数量较少。    如果非洲要开发其发展潜力,将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建造运河绕过急流、疏浚河流提高通航、改善港口设施和投资于铁路运输,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铁路是下一个最好的运输产品方式。    政治上的分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非洲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政策协调和基础设施发展困难。因此,尽管非洲有巨大的潜力以增加其人均粮食消费,但非洲断裂性质的政治体制将是一个艰难挑战。即便如此,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将使其成为最有前途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印度:第二个有潜力的粮食消费市场    除了非洲,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潜在出口市场是印度。从人口增长规模来看,从1961年的4.5亿人口到今天的11亿人口,印度绿色革命使其国内生产可以满足人口的主要需求,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从现在到2040年,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增长30%左右。此外,印度可能会触及国内粮食生产潜在增长的极限。印度人口密度高,耕地已经大量使用,因此,我们不会意外印度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这对欧洲和美洲的种植者来说是潜在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也是很有增长前途的,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会增加粮食消费。如同非洲,印度可能会带来一场粮食需求的暴涨。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印度有一个不寻常的饮食结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印度人均肉类消费自1991年以来只增了约21%,低于人均消费农产品74%的增长率和奶制品及鸡蛋50%的增长率,也低于植物油32%的增长率。    印度饮食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粮食品种。印度消耗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但几乎没有玉米。随着国家变得富裕,人均粮食消费往往停滞不前,但在接下来的25年里,如果人口增长符合预期,印度粮食消费总量预期将增长30%。大米和小麦已经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使玉米如同大米和小麦一样补充印度国内粮食需求。然而,最大的增长机会可能是跟随生活水平增加的棕榈油和豆油等植物油的消费。另外,印度对豆类如豌豆、鹰嘴豆、扁豆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中国:增长故事已经结束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目的国的美好岁月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是能源、金属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源泉。至少对农产品而言,目前这个故事即将结束,人口统计数据是唯一的原因。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如同1990年的日本。中国尽管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短时期可能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下降。2015年的中国虽然不能等同于1990年的日本,但有着内在和其他表面上的相似之处。          图为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    日本不是分析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唯一的例子,德国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日本一样,德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从现在到2040年人口将明显减少,但人口结构有点不同,德国有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一代正准备退休,其比例远远大于日本或中国。过去25年婴儿潮一代吃得很健康,或者至少增加了人均卡路里的消耗。    如果到2040年中国达到德国人均卡路里的消耗水平,即使人口增长是零,额外的食物总需求也会增长15%。另一方面,如果像日本一样,那就意味着粮食需求大约8%的总跌幅。中国是哪种情况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如高水平的私人部门债务,在近期也可能影响粮食需求的增长。    文章来自:期货日报

图为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

 

  日本不是分析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唯一的例子,德国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日本一样,德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从现在到2040年人口将明显减少,但人口结构有点不同,德国有一个巨大的婴儿潮一代正准备退休,其比例远远大于日本或中国。过去25年婴儿潮一代吃得很健康,或者至少增加了人均卡路里的消耗。

 

  如果到2040年中国达到德国人均卡路里的消耗水平,即使人口增长是零,额外的食物总需求也会增长15%。另一方面,如果像日本一样,那就意味着粮食需求大约8%的总跌幅。中国是哪种情况对全球农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如高水平的私人部门债务,在近期也可能影响粮食需求的增长。

 

  文章来自:期货日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