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多投资非洲的思想领域

时间:2012-02-02 10:35:07   作者:   来源: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既是中国援助非洲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过去的十余年里,中非关系依托“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强劲的机制化平台,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今,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跃增到2011年的1600多亿美元。非洲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然而,细细掂量这些“物质”成就时,我们也需要对中非交往在“思想”领域中的不足甚至是缺失心存忧患意识。
  长期以来,着力投资和援助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项目”一直是中国的优势和中非交往中的突出特点之一,并且在实践中也深受非洲人民的欢迎。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则把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培育非洲的市民社会、非洲领导层的“能力建设”、非洲知识精英的学术研究等“软件项目”上。这种“硬”“软”、“外”“里”的区别,在素来就忧患意识有些过头的美国国会山议员和智库专家们看来,似乎成了美国对非外交的“不足”,因为他们希望美国“两手都要硬”,“里外都要抓”。
  虽然近年来我们开始重视对非洲的人力资源培训和中非间的人文交流,也启动了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但对这方面的重视与投入若与我们在“硬件项目”中的投入相比,仍难以望其项背。如今,非洲的一流学生首选的海外留学目的地仍然是欧美国家。虽然中国人在非洲已有近百万之众,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公司已逾2000家,但在非洲的大学里仍难觅执教的中国教授,在非洲的传媒和刊物上也难听到中国声音。非洲的精英层(包括领导人以及知识精英)也大多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在“民主”、“自由”等思想理念上与西方的契合度也往往大大高于我们的想象。
  尽管如此,中国在非洲的思想领域发挥作用并提升我们的影响力也并非前路漫漫、布满荆棘,而是不乏切入点和历史机遇。从切入点看,由于中非之间在历史遭遇、发展阶段上的相似性,中非间在“人权”、“主权”方面的共识要高于在“民主”方面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就发展中国家在“人权”、“主权”问题上的看法展开充分讨论并形成共识。实际上,与西方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个人性、至上性和政治性相比,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更强调民族权利等集体人权和发展权等人权的经济属性。去年4月中旬,笔者在布隆迪、刚果(金)、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考察时,曾就北约轰炸利比亚一事询问上述国家知识界、政界以及非政府组织人士的意见,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虽然大家在理性上不喜欢卡扎菲及其政权的个人及集权统治,但在感性上也不能接受北约对一个非洲主权国家的狂轰滥炸,同时担心殖民主义有重返非洲的危险。
  从历史机遇看,始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西方的经济衰退、中国等新兴国家成功应对危机的冲击并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等等,这些因素的叠加在非洲催生了一种“向东看”的政治思潮。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在非洲一些国家面临选举和政权更迭之际,加强与非洲各国进行发展经验交流,并且多渠道与非洲精英层开展民主对话。如同股票和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品一样,民主、自由与人权也不是资本主义的独享物。与经历过殖民主义掠夺、并在民主的发展道路上仍在苦苦探索的非洲国家探讨民主与发展问题应当是正逢其时。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