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9月7—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分享投资促进经验,共创中非合作未来”。
一直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紧密联系,在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合作频密。在7日的论坛上,中非如何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非洲如何借助中国的资本、技术、市场来加速发展等问题,受到参会嘉宾的普遍关注。不少嘉宾认为,中非合作及广东与非洲的合作发展是建立在“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互为机遇”基础上的。本届论坛重点从制造业、现代农业、交通能源、人力资源培训等五个主题进行深化合作的交流。
去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促进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宣布未来3年重点实施中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和金融等十大合作计划,中方还将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中非合作计划。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如何利用好600亿美元,如何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等,成为论坛讨论的热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发挥广东在中非产能合作中的能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强调了中非产能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中非产能合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中国将继续把非洲作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区域,同时发挥广东等地方在中非产能合作中的能动作用。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800亿美元。”宁吉喆说,目前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已有3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
宁吉喆表示,中非产能合作已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作为中加重大合作项目,深圳能源加纳电厂二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帮助加纳实现五千万千瓦的装机目标,推动其成为西非的电力枢纽。截至目前,中非之间已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80多条,涉及金额300多亿美元。
同时,他指出广东在中非产能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5年,粤非贸易额已经占中国和非洲贸易总额的将近四分之一。到2015年,广东累计在非洲投资项目18亿美元,广州也是中国主要的非洲人聚集地。”宁吉喆认为,未来应积极发挥广东等地方的能动作用,推动中非产能合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卡洛斯:
建议中国企业关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非洲大陆上一共有11亿人口,已成为过去几年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大洲,也成为了在发展消费者基础以及国内内需刺激方面最具潜力的大洲。”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卡洛斯指出,尽管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了农业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成立合资企业,但非洲还有很多投资机遇未得到实现。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到非洲市场的巨大发展前景,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到非洲投资。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对非的投资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目前,中国更成为对非投资的最大资金来源国。未来,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对非600亿美元投资预期逐步落地,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参与度还将进一步加强。
卡洛斯建议说,目前“非洲一体化”建设正在进行,尤其是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有16个项目,这对整个非洲大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可以关注这些项目。“促进非洲一体化,中国和非洲可以实现更大的互利共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中国发展为非洲工业化带来窗口机遇期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对非洲发展的启示和机会。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与目前的非洲一样缺资金、缺技术、缺国际市场,彼时中国推行了积极的招商引资,把国际市场上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吸引到中国来投资,这种发展方式让中国发挥了比较优势,并很快形成竞争优势。”林毅夫认为,中国的经验值得非洲借鉴——中国当年向“亚洲四小龙”招商引资,如今非洲也可以向中国招商引资。“如今中国的发展恰为非洲的工业化带来一个窗口机遇期。如能用好这个机遇,非洲同样能够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林毅夫说。
“可以预期,随着中非合作进一步的加强,中国将有很多国营、民营企业到非洲投资,带来的是资金、技术和国际市场。”林毅夫说,“中国在过去30多年能做到的,相信非洲国家在未来10年、20年、30年同样能做到,非洲国家也能够变成现代化、高收入的国家。”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
中非和世界银行开展三方合作前景广阔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则表示,中国和非洲经济互补性强,与世界银行开展三方合作和南南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将进一步强化三方合作的粘性。
“从2015年以来,中国已经宣布对33个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其中29个为非洲国家。”史耀斌说,目前,中国已建立并完善了促进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财税制度和政策。2015年7月,中国捐资5000万美元设立了世界银行中国伙伴基金,重点支持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三方合作。
史耀斌认为,通过开展三方合作和南南合作,非洲国家可以借助世界银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理念经验,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提升合作成效。此外,世界银行也能更好地发挥全球平台的作用,加快实现由百亿美元到万亿美元的资金动员目标。
在继续推动三方合作方面,史耀斌提出应继续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以及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的原则,三方合作要重视发展经验的分享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推动实现三方在资金知识、技术智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开展国别层面的三方合作。
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
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纽带在近几年不断地加深和扩大,比如说中国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最大的贡献方。中非合作论坛,也是南南合作平台上成功的典范。”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同时,也会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
阿尔卡贝·奥克贝介绍,未来,埃塞俄比亚也会把基础设施的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支柱领域,“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颁布了1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我们期待实现革新,尤其在制造业、农业的现代化上能够取得长足的进展。”我们希望能够成为非洲前沿制造业的枢纽中心,我们希望让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埃塞俄比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又能够让我们在中国的资本和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技术经验当中获益。
论坛亮点
针对非洲粮食短缺,袁隆平建议:
杂交水稻可助非实现粮食自给
非洲是人口密集地区,也是粮食短缺地区,每年要进口大量粮食。因此,现代农业是非洲亟需的合作方面之一。在“农业经济”主题分论坛上,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为特邀嘉宾介绍了中国杂交水稻的生产研究成果。他认为,在非洲增加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对于确保全球食品供应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杂交水稻在非洲的前景是非常灿烂、十分令人期待的。目前非洲每年要进口粳米达到900万吨,如果非洲可以在目前的耕种面积上种植杂交水稻,就能实现自给,而不需要再进口。”
袁隆平的建议受到参加分论坛的嘉宾的高度认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农业经济部部门主管德杰内·特泽拉认为,目前,非洲农业资源丰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现代化是非洲《2063年议程》中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提高其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十分迫切。
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冯勇认为,中国东部在人均耕地面积稀少的情况下,重视加强技术支撑,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未来,促进我国农业独特优势与非洲农业丰富资源的紧密结合,对于推动非洲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作用。
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业部长里武·拉库图沃在发言中向中国尤其是广东企业发出了到马达加斯加投资农业和畜牧业的邀请。据了解,广东农业企业“走出去”已颇有经验。近年来,广东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为依托,以国(境)外农业展会为平台,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目前,广东农业境外投资办厂(场)由点到面,从单一的农业生产逐步向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延伸,投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底,在省商务厅备案的农业(农、林、牧、渔、农产品加工业等)对外协议投资项目7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5.26亿美元。
尤其是,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下,近年来仅农业方面,广东已与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厄瓜多尔、南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农业部门代表团开展交流,也先后派出农业代表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区域开展农业交流合作活动。
非洲与会者纷纷提出:
非洲工业起步要向粤学习经验
在“制造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主题分论坛上,非洲与会者纷纷提出,要向中国、特别是广东学习改革开放经验,吸引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非洲各国应建立一个共同市场,然后效仿中国改革开放。”国际金融公司西非与中非国家局局长维拉·松圭提出,中国推动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劳动力,让大量人口参与工业生产。同时,通过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和工业的规模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能源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这些做法都值得非洲借鉴。维拉·松圭建议,非洲还应像中国一样发展出口贸易和海外市场,加入全球供应链。
维拉·松圭的观点得到了多个非洲与会者的认可。科特迪瓦工业和矿业部部长让·克劳德·布鲁举例说,中国在科特迪瓦建设了很多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促进该国劳动生产率提升,支持了国家快速工业化。布鲁认为,非洲各国可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寻找有竞争力的工业门类,像广东改革开放学习,尽可能吸收外商投资。
广东省社科院产经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介绍广东经验说,首先通过开放,引入“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企业,建立工业发展的基础。其次,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建立起国产品牌,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此期间,珠三角企业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和深挖国内市场,不断追求转型升级。
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建议,非洲国际可重点借鉴中国的开发区模式,通过集聚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要和城镇发展结合一起,注意产城融合。
非洲意欲借鉴改革开放经验,首要就是吸引外资。目前,中国对非投资正处在快速增长期。维拉·松圭给出一条路径,非洲国家自主推动自身的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把跃跃欲试的中国资金吸引来本国投资。中国资金的进入,将有示范效应,带动世界其他国家的投资。随着第一批资金到位,将会带动更多非洲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转而进行第二次投资,市场将随之活跃。但她提醒说,投资背后需要实现足够多的技术转让。
“尼日利亚希望复制中国脱贫的道路。”尼日利亚工业、贸易和投资部长奥凯舒库·埃内拉马介绍,当前是尼日利亚历史上首次重点发展工业化机遇期,尼日利亚为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首先将升级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其次,向广东学习,在工业化初期引入“三来一补”企业。再次,政府努力打造一个共赢和便利的营商环境,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国际资本在尼市场投资的回报率。
几内亚矿产和地质部长阿卜杜拉耶·马加苏巴建议,非洲各国建立区域或次区域联盟风险分担机制,当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联盟将共同出力,保持该国经济稳定,营造非洲宜商宜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