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尽管相距遥远,但在产能合作方面基础良好、潜力巨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非洲正在推进的工业化进程,为双方进一步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6月24日,由外交部非洲司、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的“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南部非洲工业化的历史与现状、经验与教训,中国如何与南部非洲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等议题展开研讨。
一带一路有助改善
非洲经济结构
改造单一经济结构对于当前非洲经济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舒运国表示,单一经济结构是非洲经济的“致命伤”,使得非洲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于附属地位,世界经济的消长往往会对非洲经济造成巨大影响。非洲国家近年来注重经济转型,采取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夯实农业生产、推动工业化、发展服务业等措施,以使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国家近年来在改善经济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仅源于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中非合作论坛框架的引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健认为,中非产能合作是中非双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具备政府及企业的强大意愿和内在动力,还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不仅能够推动其工业化转型升级,还可助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循序渐进推进产能合作
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层面合作成果丰硕。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成绩斐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姚桂梅表示,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基础设施联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是经贸合作的两个重要引擎。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标准开始浸润非洲;在产能合作方面,工业园区搭建起互利共赢新桥梁。这为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极大活力。姚桂梅认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园区建设普遍面临融资困难、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中非在工业园区开发理念、文化等方面差异诸多,许多中国企业没有做好走进非洲进行产能合作的准备,这些都是中非产能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表示,中非命运共同体与中非利益共同体密切相关,二者应该同步建设。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必须将中非双方的切实利益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密切关注非洲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这一理念如何落实到中非产能合作的推进上?王健认为,中国与南部非洲的产能合作,不仅需要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制定产能合作的顶层规划,还要将国家力量和民间力量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同时需要“软联通”与“硬建设”齐头并进,构建“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模式,加强网上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履行度。
姚桂梅提出,“推进中非产能合作需要循序渐进。”中非产能合作不适宜大规模地蜂拥而上,应当继续坚持在重点地区的重点国家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然后“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中国学者研究非洲问题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深入研究如何与非洲国家进一步推动“五通”,特别是中非之间的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
记者 潘玥斐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