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利益系对中国在非洲各种利益的统称。
中国在非洲利益是一个由多种、多样、多维、多层利益构成的,涉及政府、法人、公民等诸多利益载体的复杂体系,因为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同,它们之间肯定不会都处于同样的地位,总会有轻重缓急之分,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层级划分或排序是构筑在利益的重要性原则基础上的。
这里所谓的“重要性原则”虽然与中国在非洲各种利益本身的重要程度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构筑在中国在非洲利益与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国家战略之间的关联性、适应性、协同性关系基础上的。
中国国家利益的层级决定着中国在非洲利益层级的排序。据此,中国在非洲利益可划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三个不同的等级。
中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阐明中国核心利益,其中2011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则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界定了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具体内涵,即“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过往的外交实践来看,中国在非洲并不存在直接的事关中国生死存亡的安全利益,有的主要是主权利益和发展利益,而且即便是主权利益和发展利益也是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中派生或移植过来的。
从理论上讲,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相关内容均可以移植成为中国在非洲核心利益。在中国对非洲的外交实践中,截至目前比较突出的例证是“台湾问题”。
中非商务合作有助于各方利益
由于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存亡或事关全局,因而,核心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具有不容交易、不容妥协、不容退让、不容干涉等特性。 一旦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政府必将动用一切资源加以捍卫,在特定的情势下,不惜牺牲一般利益甚或重要利益,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实例。
原因在于,中国国家利益是一个由核心利益与其他层级的利益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核心利益在整个利益链条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统领地位:核心利益的实现将有助于其他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反之,一旦核心利益受到严重侵害,非核心利益也就失去了依托和保障。
中国在非洲的重要利益
所谓重要利益系指在重要程度上次于核心利益而又高于一般利益的那部分利益。这部分利益一般与国家的生存无关,主要关乎国家的发展,涵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诸多领域或层面,其存在形态既有物化形态的“显性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等,也包含观念形态的“隐性利益”,如国家尊严或国家形象等。
由于重要利益无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政府在这些利益上是可以进行谈判或做出妥协的。中国在非洲重要利益可以区分为常态和非常态两种情况。
在常态下,中国在非洲重要利益系指非洲对中国和平崛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指中国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对非洲的重大需求。
具体而言,这部分利益包括中国在非洲人员的基本权益特别是生命安全,中国在非洲的各类重大资产安全,中国稀缺的非洲能矿资源的有效供给,中国在非洲货物和服务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通道、运输工具及其维护手段的安全,中国与非洲之间相关国际制度(如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的有效性,等等。
在非常态下,中国在非洲重要利益系指中国就某一特定事件对非洲或部分非洲国家的特殊需求,在中非外交实践中,后者一般与捍卫中国的国家尊严、国际形象有关。例如,发生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国际人权斗争”堪称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当时为了获取非洲国家的国际支持,中国最大限度地动用了在非洲的外交资源。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常态下,首当其冲的当属在非洲的中国人的合法权益,这些权益不仅涉及生命、财产安全,还包括其应公平享有的尊严、声誉等形象利益。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一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是衡量该国国家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的判定标准之一。在非洲的中国人既有外交人员、合作人员,也有商人、旅游者甚或淘金者等,但是在非洲中国人的基本人权、合法权益则应受到相关国际公约的保护。
原因还在于,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属于广义上的国家安全范畴,并且也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因而是一个主权国家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
中国在非洲的一般利益
中国在非洲一般利益所涵盖内容十分庞杂,可以说除了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均可划归到一般利益的范畴。
统而言之,这部分利益既涵盖中国各类行为体在非洲的一般性或边缘性的商业利益,也包括中非之间的一般性交流合作项目,还涉及可能会对中国在非洲活动产生间接影响的各种全球性或地区性利害关系或事件,诸如地区安全、贸易条件、投资环境等。
由于中国在非洲一般利益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很难一一陈列。总体而言,这部分利益在中国在非洲利益中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具有随机性、可变性或可分割性等特征,因而为了维系或拓展中国在非洲更为重要的利益,这部分利益是可以谈判、妥协甚或退让的。
上述关于中国在非洲利益层级的划分只是粗浅的,或许并不十分的精当、妥帖。中国在非洲利益层级划分还会受到诸多变量因素的影响,因而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各个层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
2014年,中国投资非洲首条中国标准现代化铁路铺通
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处境、中国决策层对时代主题和世界大势判断的变化,中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以及非洲合作对象国形势、政策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中国国家利益层级的排序产生影响。随之,也必将影响到中国在非洲利益层级划分的轻重序列,进而影响到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先后次序。
这些变化又可能呈现出下述多种状态:
其一,在相应的变量条件下,两个相邻层级的利益会相互转化,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有时甚至一个一般性的突发或偶发事件也可能跃升为重要利益甚或优先利益,反之亦然,在中非关系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其二,处于同一层级的诸多利益也有一个缓急的排序问题,例如,安全利益、主权利益和发展利益虽然同属中国在非洲核心利益,但是,由于时过境迁的原因,它们之间的排序也会发生变化。
其三,在同一“类别” 的利益中也存在一个轻重缓急问题,例如,台湾、西藏、钓鱼岛、南海问题虽均系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之主权利益,但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它们之间也有一个次序的变化;甚至同一个问题,如台湾问题,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其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也不尽相同。
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先后次序
基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仅仅界定出中国在非洲利益的层级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其先后次序,中国在非洲的优先利益就是构筑在中国对非洲需求的紧迫程度基础上的。
这里所谓的优先利益系指常态化的、中长期的战略需求,其时间跨度至少应在5-10年甚或更长;而非随机的甚或是“过程性事件”所激发的短期需求或即时需求。
因此,应从全局统筹的战略高度综合把握、辩证处理中国在非洲利益“轻重” 与“缓急”两者间的关系,对中国在非洲优先利益的评估应兼顾重要性(重要程度)与紧迫性(紧迫程度)这双重原则或因素。
发展利益系指一国自主发展的权利、能力和条件。如同发展的内涵是多元的一样,广义上的发展利益同样也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甚至环境等诸多领域,但在狭义上,其本质内涵和最终诉求是谋求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提升。
和平是中非间关系的主流
当今世界尽管纷乱,但综合判断,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是中国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现阶段,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最大的需求就是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问,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和平崛起进程的势头免受大的外部干扰或被打断。
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主权利益三者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其中主权利益是根本,安全利益是保障,发展利益是关键,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凸显了各自在中国国家利益链条中的地位或作用。
鉴于中国在非洲不存在直接的关乎国家存亡的安全利益,有的更多的是主权利益,特别是用以支撑中国综合国力可持续增长的发展利益;因此具体到中国在非洲利益的轻重缓急,主要是如何处理发展利益与主权利益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叶,中国政府依旧将遏制台湾“弹性外交”、巩固中国外交阵地作为加大对非工作力度所欲实现的三大目标或需求之一。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业已牢牢掌控了两岸在非洲外交争夺的主动权,甚至可以说,“台湾因素”在中非关系中业已不成为问题。
中非间的经济合作未来将更频繁
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有意识地将非洲或中非合作纳入到中国国家战略特别是发展战略之中。进入21世纪后,经济利益业已成为中国对非关系的基础及中国与非洲国家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对非经贸合作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选择,并且日益紧密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国对非洲的需求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其演化受到了中国发展的内部需求和外部条件两大类变量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中国在非洲利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从表象上看,不同时期中国在非洲优先利益取向的差异,源自于特别是体现在特定时期中国对非洲需求的变化上,但实际上还是源于该时期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整体需求的变化。
原因在于,中国对非洲的需求系中国总需求的一部分,即便两者不能在时间上完全相吻合,前者在取向上也不可能长时间偏离后者。
中国在非洲优先利益的内涵
站在历史延续性的视角,过去60年中国在非洲优先利益的沿革,大致经历了政治利益优先——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并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政治、文化、安全等多重利益跟进的演化过程。
诚然,作为一个全球性新兴大国,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从趋势上看,未来5-10年,中国在非洲利益的辐射领域还会进一步拓展。加之,中国自身在国际关系层面存在或面临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因而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中国确实需要非洲国家的国际支持;不过,在常态下,中国对非洲的优先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和非洲国家都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富国强邦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非双方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都是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非双方均高度重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问题,并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如果说国家利益是国家间互动的产物,那么,这种互动关系必定是建立在互有所需基础上的。诚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这不仅反映在体量的增长,也体现在其所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中非合作关系越来越成熟
但是,同样不容置疑的是,由于“时过境迁” 的原因,中国和非洲国家对彼此的优先需求发生了变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非洲民主化后,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政治需求减少,抑或发生了变化,而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的需求则呈上升趋势,尤其看重中国经济增长对非洲经济的拉动作用,希冀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便车。
总之,非洲国家最希望从与中国合作中得到的东西,主要不是政治层面的东西,而是经济层面的东西。作为“地区利益”,中国在非洲优先利益的取向一定要有全局观,必须立足全局、服从全局、服务全局。
非洲最大优势是资源丰富,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商品亦以能矿等初级产品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资源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非洲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矿资源供应地。
中国对非洲的市场需求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诸多领域。在其他大洲市场相对“成熟”并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新常态”下,作为成长中及成长性最好的非洲市场,可谓中国最具潜力的海外市场。
中国在非洲利益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的驱动因素,也是中国对非洲战略的决策依据。
中国对非洲关系的政策理念、战略规划、政策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动原则、资源配置、实施步骤和操作手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对非洲需求和欲求的轻重缓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