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旅非先行者

时间:2018-09-26 09:10:08   作者:   来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活力四射的非洲,正在改变外界对自身的传统看法。而在旅非中国人眼中,这样的变化更加直观、更为深刻。

  文/李亚东 卢朵宝

  2000年,《经济学人》杂志曾出了一期黑色底的封面:一名扛枪的青年在非洲版图上,配的文字是“无望的大陆”。2011年,这家杂志又出了一期以非洲为主题的封面:一个小孩在放风筝,色彩鲜艳的图片上赫然印着“非洲崛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个相对和平稳定、活力四射的非洲,正在改变外界对自身的传统看法。而在旅非中国人眼中,这样的变化更加直观、更为深刻。

  商城先行者:实现从无到有

  在西非的尼日利亚,老华侨孙国平见证了中非贸易的发展,他现在是尼日利亚最大港口城市拉各斯中国商城的负责人。

  “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中国刚刚开放,大家都在讲‘走出去’,我也想出去闯一闯,就出来了。”在那之前,孙国平的身份是浙江舟山一家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

  刚到尼日利亚时,孙国平和当地人合作过盐厂等项目,但由于当地政局动荡,筹备4年的晒盐项目最终也没有成功,但孙国平并没有因此回国,而是开始在尼日利亚从事各种商品贸易,等待新的机遇。

  1999年,奥巴桑乔当选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政府为彼时的尼日利亚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那一年,在尼打拼近10年的孙国平在拉各斯租了一幢大楼,出租给商户,销售中国商品,取名龙城。

  龙城开业后,用孙国平的话来说是“生意好得不得了,店铺根本不够”。从开始的38家增加到80多家,店铺仍然供不应求。“龙城孙老大”的名号便是那时传出来的。

  但由于往来的货车和顾客太多,龙城附近常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再加上晚上卸货的噪音大,引发周围居民抗议,孙国平于是将龙城搬迁。

  2005年,位于拉各斯奥角塔的新商城建成,取名中国商城。“从老龙城搬到这里后,中国商人也跟着我到了这里。我建了300多个店铺,1万平方米的仓储,100套住房,还是供不应求。”孙国平说。

  当时的尼日利亚百业待兴,国内缺少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工厂,有着一亿多人口的尼日利亚便成了中国贸易商的天堂,这为早期的龙城和后来的中国商城创造了极好的发展环境。

  孙国平说,整个西非的日用品制造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本地生产商,所以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受到了尼日利亚及西非消费者的欢迎。粗略估计,中国商品在尼日利亚走俏时,整个尼日利亚超过80%的日用消费品来自中国。

  2014年年末,国际原油价格发生了断崖式下跌,由于石油在尼日利亚外汇体系中占比超90%,其美元外汇出现短缺,而当时的政府没有出台有效调控措施。一些商人撤离尼日利亚。

  但孙国平对这个国家有信心。他认为,奈拉贬值是暂时的,作为非洲国内生产总值(GDP)曾排名第一的国家,尼日利亚仍有着无限潜力。2017年,在中国商城商铺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孙国平开始在这栋大楼里建设华文学校,他还计划未来在拉各斯投资一所华人医院。

  基建先行者:“投建营一体”

  在非洲大陆数不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背后,总能看到中国国有企业的身影,这其中既有中国交建、中国路桥、中国铁建、中国港湾这样的“中”字头国企,也有湖南建工这样的省级国企。不过,大多数时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工程承包商。

  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数量和金额,可以说没有别国企业可以比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郭策曾多次公开表示,近年来中肯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是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第一大工程承包商来源国。

  中国企业总是能够获得非洲基建项目的承包权,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承建的工程质量好。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在非洲做的工程质量很好,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于西方。一方面,做不好会丢中国的脸;另一方面,一旦出问题,中国企业就没办法在非洲立足。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的铁路、公路、大桥、港口等,质量都让非洲人赞叹不已。肯尼亚交通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曾点赞2017年6月完工的蒙内铁路,称中国在肯尼亚的建设达世界最高水平。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建设速度快。仍以蒙内铁路为例,原本合同工期是5年,结果2年半就完工,把速度提升了一倍,非洲人对这样的“中国速度”惊叹不已。

  第三个原因是相比日本、欧洲、美国,中国企业的竞标价格要低一些。某中国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西方公司的工程师,到驻在国要住小别墅,一年要度假好几次;而中国工程师则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多时候一年只回国一次。

  虽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工程建设方面处于重要地位,但在以前,就如国家电网东非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祥所言,中国企业做承包商,就是“赚个辛苦钱”。一些中企在非洲实施的多是工程总承包(EPC)工程,建成移交即走,将项目运营权及后续运营收入拱手让人,“给他人做嫁衣裳”。不仅如此,在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项目完工后移交,当地或由于缺乏配套资金,或管理不善,项目很快就不能运营,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如今,一些中国企业提出“投建营一体”的方向。

  投建营一体在一些工程承包准入门槛比较高的国家已发展比较成熟,在非洲则是刚有概念、刚起步。

  如果实现投建营一体,中国企业就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工程承包商,而加上了利益相关的投资方、项目运营方两个身份。企业扎根当地,也有利于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一些项目已开始有这一趋势。比如,中国路桥在承建肯尼亚蒙内铁路工程的同时,也签署了蒙内铁路运营及维护合同。中国路桥轨道交通事业部副经理陈三安说,蒙内铁路运维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海外中国铁路“走出去”从工程建设走向产业链上游,有助于带动中国铁路装备、产能全方位走出去。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路桥还扩建了肯尼亚已有的铁路培训学校,在施工现场建立了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帮助肯尼亚高校开设铁路工程系,为当地培养一批铁路技术、运营和管理人才。正是因为中国的培训,肯尼亚有了第一批火车女司机。

  在埃塞俄比亚也是如此。根据协议,亚吉铁路通车后,前6年由修建铁路的中国公司负责运营,6年后埃塞方面可以自主运营铁路。

  产业园先行者:助推境外合作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部的杜卡姆市,可以看到一片由钢结构厂房建成的工业园区,园区大门上写着“东方工业园”几个汉字。这里就是由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埃塞东方工业园,也是埃塞境内首个由外资建成且已经正式运营的工业园。站在这个全新的产业园门口,很难想象现在的杜卡姆市在2008年以前还只是一个小镇。

  埃塞东方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中企在非洲运营的园区名称各不一样,但在中国商务部,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境外经贸合作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走进非洲,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当时中国在会上宣布,3年内将在非洲建立3~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由中国有色集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经贸合作区包含谦比希和卢萨卡两个多功能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7.28平方千米。其中,谦比希园区以铜钴冶炼为核心,发展有色金属矿冶产业群;卢萨卡园区面向赞比亚和南部非洲市场,发展商贸、物流、加工、房地产等产业。

  自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走进非洲后,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在非洲大陆蓬勃发展,基本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由国企建设运营,如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此外,出于对接“一带一路”、让省内企业“走出去”的考虑,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对境外经贸合作区感兴趣。2017年4月奠基的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区,是中国省级政府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首个样板开发区。

  另一类由民营企业建设运营。相较于“国家队”,其运营的园区一般面积较小,且运营企业本身在园区内一般也有工厂。比如埃塞东方工业园董事长卢其元在成立工业园的同时成立了中舜水泥厂,与中非发展基金合资成立了东方水泥厂,还与其他企业合资成立了东方钢铁厂、三圣药业、三圣特种建材等。工业园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主要靠东方水泥厂、中舜水泥厂和东方钢铁厂的收入来支撑园区建设。

  再比如位于埃塞的华坚轻工业城,是制鞋企业华坚集团所建。

  此外,一些国内企业将建设工业园区作为其非洲战略的“抓手”。如广东新南方集团,其进入非洲的主营业务是青蒿素等医药业务,但在成功运营尼日利亚奥贡自贸区之后,该公司成立了新南方海外控股公司,负责集团在非洲园区的境外投资业务,并于2017年开建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

  如今,遍布非洲各国的大大小小的中资机构和企业,已给非洲带来了投资、管理经验及创新活力,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与龙共舞》中说,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融资、援助等方面,中国都是非洲的前五大合作伙伴。

  至于非洲未来能否实现发展的飞跃,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新兴市场追赶发达国家所需的时间已被大大缩短,就像40年前,没有人能想象,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工业的腾飞和互联网产业的繁荣。现在的非洲,人口超过12亿,年龄结构理想,如果能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这片广袤的大陆就可能迎来真正的腾飞。

  来源:2018年9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