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东明、胡江云(作者单位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部)
中非关系在我国对外关系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中非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合作前景也非常广阔。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深化中非合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都提出要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取得更大进展。深化中非合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当前中非合作中存在的合作平台少、成果落实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在具有市场和制度优势的地区搭建以“中非国际友谊园”为形式的多功能实体平台,作为中非合作的载体,为深化中非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非合作基础好前景广
中非合作对于加强双方在国际舞台和多边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中非合作有助于保障我国资源、能源的供应,也有助于非洲各国尽快走出贫困。
(一)中非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中非传统友谊为中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进一步加深,在经贸、农业、科技、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已达成和实施了许多成果,如通过了《北京宣言》、《沙姆沙伊赫宣言》、《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北京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其次,中非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目前,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已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从传统的农业、采矿、建筑等,拓展到资源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金融、物流、地产等。非洲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
第三,中国为非洲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年底,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30个国家投资61个项目,达成投资额23.85亿美元;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累计承诺贷款12.13亿美元;为非洲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免除14.2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债务。
第四,中国大力支持非洲农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洲农业领域的直接投资额;在非洲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派遣大量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对进口非洲农产品实行零关税等。
第五,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对非洲援助。2010—2012年,中国总计在非洲援建了86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电厂、通讯等工程;通过打井和修建配套潜水泵,帮助非洲农村地区解决生活饮水问题;援建上百所中小学校、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等教育卫生设置,派遣和帮助培训教师、医务人员等各类人才,提升了非洲社会福利水平。
(二)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和制造业大国,也是全球跨境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非洲人口超过10亿,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资源富集,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市场潜力巨大。中非在经贸、农业、科技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非经济具有很高的互补性,双方经贸合作意愿强烈。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包括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中高等技能电子产品都深受非洲人民的欢迎,非洲的燃料、矿石和金属等初级产品又都是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所必需的。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尤其看好,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中国农业成就世界瞩目,加强中非农业合作,是中国对非洲最大的支持。
中非全方位合作能够实现多赢局面。一方面,中国有序、合理投资和进口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带动部分产能向海外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非洲资源性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对非洲的贸易优惠安排,为非洲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中国的产品和技术非常适合非洲发展的需要,成本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效益高,有利于促进非洲发展和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来看,未来中非合作空间巨大,经贸合作是基础,互利共赢是原则,正如习近平致电祝贺非洲联盟第二十三届首脑会议时指出的那样,“中非友好合作事关23亿人口的福祉,也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非合作需要搭建实体平台
当前,中非深化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首先,长期以来,非洲政局不稳定,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多数非洲国家不具备交通、通讯、物流等基础条件,产品零散,缺少品牌,中非双边交流合作存在语言、风俗等障碍,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对非洲贸易和投资蕴含着各种风险。
其次,中非双方的合作机制还需改进和完善。目前中非合作缺少实体平台支撑,双方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贸易、投资等信息和合作途经,中非合作论坛很多成果也因此无法进一步落实或者落实质量不高,譬如达成的为非洲国家援建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将部分非洲国家作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成果都未能得到有效贯彻。中非人民和企业之间也由于缺乏交流平台,彼此无法持续和深入了解,导致很多中国援非项目建成后缺乏有效运营和管理,双方都没有得到实惠。
第三,中非合作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外部挑战。鉴于非洲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力及政治考量,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政策,加大介入力度,对中非合作构成了重大挑战,如今年7月美国与非洲50国领导人召开了首届美非峰会。
为有效应对上述困难和挑战,把以“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为核心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我国有必要搭建一个中非合作实体平台,作为中非合作的载体,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有效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的各项成果,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一)搭建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可以夯实中非合作论坛基础,提升我国对非洲工作的能力
该平台可以协助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执行和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的行动规划与达成协议,及时反馈各方合作意愿和进展,综合评估和全面反馈中非合作论坛的各项成果,实现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人员培训、文化交流等领域之间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切实为中非人民谋福利增福祉。
(二)搭建中非合作实体平台,为中非双方企业服务,满足中非各方的切身关切
通过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双方企业、机构或自然人都将互利共赢,共同成长壮大起来,甚至能够培养出一批国际知名、竞争力强的跨国公司。搭建中非合作实体平台既满足了非洲人民迫切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有利于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堵住西方国家的“责任”说辞。
(三)搭建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可以发挥中非合作共同成长的示范效应
该平台有利于实现中非合作论坛“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宗旨,促进更多的非洲国家获得发展和成长机会,中非双方互利共赢,形成更强的凝聚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从而发挥南南合作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示范效应。
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应具有经贸、文化、科技等多重功能
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应充分体现中非双方在经贸、文化、科技、农业、信息等各领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尤其要突出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及面向未来的互信、共赢和互鉴。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应按照多功能园区的形式进行搭建,集政治、文化、产业、科技等功能于一体,中央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
建议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命名为中非国际友谊园,并至少包含以下八项内容或功能:
第一,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的实体性地址。有效服务于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举办和协办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及中非领导人峰会,落实一系列中非合作论坛的成果,协调中非双边经贸合作中的问题,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第二,非洲特色农副产品展览与交易平台。非洲农副产品较为丰富,很多还未开发。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充分展示和宣传非洲丰富的农副产品,帮助中国企业充分了解非洲资源禀赋,获取非洲农副产品开发的各种信息,有利于中国与非洲进行互通有无。
第三,非洲文化风情展示与交流平台。非洲文化风情独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物种多种多样,以野生动物品种及数量繁多而闻名。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展示和交流非洲文化风情、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有助于中国人民走近非洲、了解非洲,深化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第四,非洲资源加工制造园区。非洲矿物资源丰富,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有很大比重。中国在贵金属加工技术、黄金珠宝及首饰设计等方面具有优势,将开采、加工、制造等产业链转移到非洲,设计、精细加工和销售环节设在中非国际友谊园区,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推动非洲矿物质资源精细开采、高效利用。
第五,中国出口产品展示平台。中国出口产品种类众多,数以千万计,即使是中国的企业,也难以完全了解中国出口的产品,更何况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非洲国家和地区。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平台,展示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节能减排等环保成套设备,为中非企业之间架起一条桥梁,方便非洲各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产品,更加便捷有效地进行双边经贸活动。
第六,非洲教育、医疗与培训基地。与非洲相比,中国具有教育、医疗、培训等方面的诸多优势。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将中非医疗合作队伍、教育合作队伍、培训合作队伍壮大起来,将中国针灸等传统中医技术、青蒿素等中药材推向非洲,并通过该公共平台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与教训,开展双方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切实提高非洲人民的寿命与生活质量,促进非洲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第七,中非信息、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伴随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新一轮工业革命,非洲各国近几年稳定快速发展,同样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建设自己的国家。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平台,中国和非洲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与科技的交流合作,推动非洲经济社会建设更具科技含量。
第八,承担中非援助政策设计、项目落实和跟踪评估等功能。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需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援助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切身需要。通过中非国际友谊园,对中非援助进行政策设计、项目落实和跟踪评估,提升中国对外援助水平,承担相关责任,夯实强国基础。
建议中非合作实体平台设在具有市场和制度优势的地区
中非合作实体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中非双方的人员往来、经贸往来和文化往来,宜设立在交通便利、具有市场和制度等优势的地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典型城市,市场基础完善,经济腹地宽厚,国际交往密切,是各国希望充分了解和分享成功经验的地方,也是非洲复兴的样板城市。建议中非合作实体平台设立在深圳,并充分发挥深圳—香港的组合优势。
1。深圳—香港组合拥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深圳与香港毗邻,连接南海及太平洋,陆路口岸、海运港口、航空空运便捷高效。香港则是远东与欧洲、非洲、地中海等地航线的必经之路,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与世界各国往来便捷、密切。广东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地。
2。深圳—香港组合拥有巨大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窗口,成为中国制度创新试验基地。香港是亚洲金融经济中心,紧接国际市场前沿,经济非常发达,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强,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电信服务业、供应链与采购服务业、运输服务业等,具有整合全球经济资源的能力。
3。深圳市的发展历程为非洲提供经济振兴样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演变为世界大都市。通过中非友谊园,可以为非洲提供深圳市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振兴的鲜活样本。非洲迫切希望经济快速发展,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有利于非洲人实地考察和讲中国故事,而且可以在非洲进行实践,设立类似于深圳的经济特区,吸取深圳市改革开放每一步的经验教训,将中国国家级的改革开放特殊经济区与非洲国家未来的经济开发开放区对接起来,从而实现非洲跨越式发展。
4。深圳市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中国发展需要非洲资源、能源等初级产品,在深圳设立中非合作实体平台,依托珠三角的强大制造能力和加工基地,将相关产业有序转移到非洲,合作开发非洲的资源和能源,并进一步延伸本土产业链,增加非洲当地的就业,全面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深圳市将成为21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成为对香港开放和对非洲开放的双重窗口,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将成为连接中国与非洲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
总之,在深圳—香港交界地设立中非合作实体平台,可以吸纳香港和深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念,进一步释放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该区域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如深圳市中银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意联合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共同建设中非合作实体平台,使得中非合作具有更加坚实的市场和民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