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的一天,一位爱好收藏漂亮石头的欧洲人丹尼·乔可伯在南非开普省金伯利附近的小镇霍普顿拜访朋友雅克布斯一家。还没进家门,他忽然被雅克布斯小儿子正在玩耍的一块特殊石头吸引住了。雅克布斯的夫人看出了丹尼·乔可伯的心思,还没等后者开口,便主动提了一句:“喜欢,就拿去吧。”
丹尼·乔可伯不经意间的收获,后来成了南非历史上的大事件。经过地质学家检测,这块石头为一颗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不过,当时真正认识到钻石价值的人并不多,这颗钻石也就未能引起外界重视。直到3年之后,当另一颗重达83.5克拉、被命名为“南非之星”的钻石被发现、并且于次年被高价拍卖时,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的寻宝者们耐不住了。
短时间内,非洲发现钻石的消息传遍了欧洲,发现“南非之星”的金伯利城成为寻宝圣地,几年之内涌入非洲的欧洲人达到10万。南非的“矿业革命”由此开启。
顺着这波淘金热来到非洲的欧洲人中,英国商人塞西尔·罗得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于1870年从英国本土来到南部非洲的英国殖民地,后来逐渐控制了南非的钻石生产。在19世纪最后20多年里,成了矿业大王的塞西尔·罗得斯俨然以英国利益代言人身份自居,一个由他精心策划并以英国名义执行的非洲大铁路计划在同一时期也开始了。
从牧师之子到钻石大亨
塞西尔·罗得斯1853年生于英格兰东部赫特福德郡一个牧师家庭,其父亲弗朗西斯·罗得斯是该郡一座教堂的牧师。在牧师生涯中,弗兰西斯·罗得斯有着良好的口碑,他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并严格遵循着教规,生活甚至有点古板。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弗兰西斯与塞西尔的母亲结婚,两人共养育了7名男孩与2名女孩。
在7名男孩中,塞西尔排名第5。其自小与大哥赫伯特·罗得斯、二哥弗兰克·罗得斯关系亲密,而赫伯特自小性格冲动,富有冒险精神,对未知事物有着浓厚兴趣。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塞西尔的一生。
弗兰西斯本来希望自己的几名儿子都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神职人员。但从长子开始,他的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长子赫伯特先是去温莎公学读书,后来到了南非谋生。次子弗兰克自伊顿公学毕业后也远赴非洲,加入了英军骑士团,在埃及、乌干达等地服役。
塞西尔则自幼体质虚弱,父亲弗朗西斯为此只得将其留在家附近的学校上学,而没有像塞西尔的两位兄长一样送往外地的寄宿学校。据说在学校中,塞西尔最喜欢的是地理与历史课程。
塞西尔的性格有些古怪。13岁时他竟然对外宣称将终身不婚,立志于“努力工作”,而非“无为而亡”,在他看来,婚姻将阻碍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此,终其一生,塞西尔始终保持未婚。
1869年,本想着升读大学的塞西尔因为被查出患有肺结核,而未能如愿。在家休养一年后,父亲决定让塞西尔出国换个新环境,到南非投靠赫伯特。
这时的塞西尔才刚刚17岁。到了南非后,他先是跟着哥哥赫伯特在纳塔尔省经营农场,但很快就宣告失败。当时的南非,最有利可图的是矿业生意,尤其是钻石生产已经推动了南非的矿业革命。为此,兄弟两人来到了炙手可热的金伯利城,一开始,两人仅经营着几块小矿区。
到了1880年,利用积累下来的资金,塞西尔与其他人合伙成立了德比尔斯金刚石矿业公司。对于新成立的公司,塞西尔信心满满。他曾对外宣称:“矿石储量至少还可以开采100年,德比尔斯公司将会永远存在下去。”
当时,在南非的金伯利、德比尔斯等地,大大小小的矿区广泛分布,围绕矿区产权而产生的“份地”(约961平方英尺)众多。其中,德比尔斯公司所在的德比尔斯地区情况也非常复杂。一方面,各矿区开采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各大矿业企业无序竞争,盲目开采,造成钻石价格波动。
面对南非矿业呈现出的混乱状况,塞西尔有着清晰的判断。他认为,欧洲及美洲每年结婚的新人数量是变动不大的,约为每年400万对,按照每克拉1英镑的价格,钻石销售的市场规模应该控制在400万英镑左右最为适宜。而为了保持价格稳定,必须严格控制钻石生产,最好的做法就是由大的矿业公司兼并小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生产调度。
带着这样的想法,塞西尔早有兼并其他矿业公司的准备。但他深知,光靠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外力。
在伦敦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帮助下,塞西尔得以实施其兼并计划。他不仅兼并了诸多小公司,还一举合并了南非钻石业的大型矿商“金伯利中央公司”。1888年,由德比尔斯公司主导的矿业公司大整合基本实现,塞西尔将德比尔斯公司改组成“德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到了1891年,该公司几乎控制了南非所有钻石矿区。
垄断的实现,使得钻石生产成本极大降低,而售价则稳步上升。由塞西尔控制的德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自此掌握了世界90%的钻石生产、销售,并且将优势一直维持至今。而塞西尔本人,自19世纪80年代末起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钻石大王”。
“2C铁路”构想
与当时南非众多的淘金客不同,塞西尔·罗得斯并不将赚钱作为人生惟一目的,他想要实现的是其少年时期宁可终生不婚也要追求的“事业”。而他所谓的“事业”,他本人也一度说不清楚。
1873年,在南非待了3年的塞西尔已经积累了1万英镑。他决定利用这笔钱,先回到英国继续求学,来解答自己长期以来对所谓“事业”的困惑。人文学科优势明显的牛津大学成了他理想中的最佳选择。
几经周折,最后通过朋友的帮助,塞西尔进入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这一学院以培养牧师见长。然而,仅仅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健康状况就迫使他回到南非。
为了调养身体、同时也能打理在南非金伯利城的钻石生意,塞西尔只得断断续续地维持着学业,最终花了8年时间才拿到学位。
在当时的英国,拥有牛津的文凭,几乎就等于拥有了晋升社会上流阶层的通行证。牛津大学当时的办学宗旨,也很大程度上为英国的帝国事业服务。
而最让塞西尔为之激动的是牛津的教学中,时常安排一些辩论,能够让其锻炼口才,还能理清思路。除此以外,弥漫在牛津大学校园内的一些保守思想也对他影响深远。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教师约翰·罗斯金。
约翰·罗斯金是英国著名作家、也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他同时还是一位狂热的民族主义与男权主义者。在性别关系上,罗斯金主张女性应当顺从,而男性则是当之无愧的创造者、执行者。在对外关系上,他宣扬民族优越论,认为英国人具有最好的血统,为此他鼓励年轻学生投入到英国的海外扩张计划中。
塞西尔深深为罗斯金的思想所折服。此前一度苦恼不已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他要将毕生投入到英国对外扩张的事业中。
1877年,24岁的塞西尔给自己立下了第一份遗嘱。这份遗嘱显得“与众不同”,与其说是遗嘱,倒不如说是塞西尔的信仰自白书。他写道:“将全部财产交给英国殖民大臣……让世界置于英国统治之下,收复美国……”
至于非洲,塞西尔早就确立了“白人至上”信仰。而一个扩大英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宏大计划已在塞西尔的内心酝酿已久。
就在塞西尔立下第一份遗嘱的同年,从小培养起来的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对非洲这块大陆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能够按照一条近乎直线的方式,在开罗和开普敦间修建一条长达几千英里的南北大铁路,那么通过这条铁路及苏伊士运河等,非洲南部资源丰富的矿区将与北非连成一片。通过这一交通大动脉,英国可以轻而易举建立起串联非洲大陆南北的庞大帝国,而铁路沿线,都将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对于这一“创想”,塞西尔将其命名为“2C计划”(因开罗与开普敦均为字母C开头,中文又称“双开计划”)。
这一计划提出之时,非洲大陆政治局势复杂,英国尚未建立绝对优势,而塞西尔本人也还没能完全控制南非的钻石生产。但“二C计划”就像幽灵一样,始终左右着塞西尔今后的政治抉择。
“白人之间的战争”
19世纪80年代,正当塞西尔的德比尔斯矿业公司逐渐掌握南非的钻石生产之际,塞西尔开始在政治上谋求地位,并且着手替英国实施其非洲构想。
为了实现“二C计划”,英国人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是排除其他势力的影响、获得更多土地,首要任务则是实现南非的“统一”。当时在南部非洲,英国人不仅面临德国、法国等国的竞争,还与“布尔人”矛盾重重。
所谓布尔人,乃是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一词荷兰语意为农民。1652年时,荷兰仅仅花费7英镑,就获得了南非好望角附近的一片地区。此后,荷兰国内的农民、拓荒者便源源不断往当地迁移。
1770年,在南非的开普殖民地,“布尔人”已经占有多数。但没过几年,英国人从荷兰手中获得了这片地区。此后,英国殖民当局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取消布尔人已经建立的议会,废除荷兰货币等。
虽然同为白人,英国在开普殖民地的举措还是引起了布尔人的强烈不满。相对于英国人,已经移居南非上百年的布尔人更多以“土著”心态自居,将英国人视为“外来者”。为了避开英国统治,布尔人开始不断往南非的北部及东北部迁移,而这些地区是祖鲁人和柯萨人的传统领地。
19世纪50年代,布尔人在英国控制范围以外相继建立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共和国。然而,好景不长,10年之后,正是这两片地区发现了大量钻石矿区与黄金矿,布尔人再度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
英国人对布尔人控制地区的资源垂涎已久,兼并两个布尔共和国,建立“南非联邦”是英国长期以来的计划。1876年,英国邀请了南部非洲各国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合并一事。但布尔人对此强烈反对。
眼见计划不能和平得逞,英国转而使用武力。1877年4月,英国发动突然袭击,兼并了德兰士瓦共和国。但布尔人在3年之后,发动对英国的战争,此为第一次英布战争。最终,布尔人将英国人赶出了德兰士瓦。此后,南非局势趋于稳定。英国占有开普及纳塔尔殖民地,而布尔人占有两个共和国地区,除此以外则是土著黑人的领地。
率先打破现状的是塞西尔·罗得斯。他认为要实现“2C计划”,第一步是要消除布尔人的威胁,将两个布尔共和国纳入英国的统治。为此,塞西尔一直推动英国将“2C计划”列为正式国策。
起初,英国的执政者对塞西尔的计划将信将疑。但非洲局势越来越朝着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1882年,英国取代法国控制了埃及,加紧入侵苏丹。
在此期间,逐渐成了南非钻石大王的塞西尔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先是在1880年当选开普殖民地议会议员,对于“南非联邦”,他的看法和此前的英国政府有所不同。
塞西尔认为,要建立南非联邦,离不开布尔人的支持。为此,他认为英国在必要时可以向布尔人妥协。经济层面,他的看法是要加强与布尔人共和国的交通联系,尤其是修建金伯利城至比勒陀利亚的铁路。
1890年,塞西尔当选开普殖民地总理,成了英国在南非的头号代表人物。当时,英国人刚刚控制了南非以北的津巴布韦及赞比亚地区(当时称为罗德西亚地区,国名源于塞西尔·罗得斯),建立“南非联邦”成了英国人的当务之急。
对于英国的“南非联邦”计划,布尔人始终未接受,为此对抗英国,布尔人甚至主动将德国人的势力引入南非,这进一步引起了英国的不满。1895年,在塞西尔的支持之下,英国移民詹姆森率领几百名英国士兵突袭德兰士瓦共和国,但遭遇惨败,为此,塞西尔被迫辞去总理一职。
此后,塞西尔转而利用英国女王的授权,在非洲南部其他地区如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地开疆拓土,代表英国行使贸易及治理权。
1899年,英国发动第二次英布战争。这一次战争进行了3年,直到1902年,布尔人完全放弃了抵抗。同年,塞西尔·罗得斯因为心脏病发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2C铁路”计划的实施
塞西尔·罗得斯1902年因病离世时,或许带着“2C计划”未能实现的遗憾。但当英国完全掌控了南非之后,他的“2C计划”因为有利于英国的非洲战略而得到加速推进。
对于广袤的非洲大陆,铁路无疑是殖民时代首屈一指的交通工具。英国人尤其知晓铁路的意义。
1895年以前,英国就已经利用民间资本完成了罗德西亚铁路的修建。而1895年时,英国一方面忙于修建埃及通往苏丹的铁路,另一方面也着手兴建乌干达铁路。
在“2C计划”中,乌干达铁路是关键路段之一。这一路段起点位于肯尼亚蒙巴萨,全长940公里,该路全线地势复杂,既有盆地,也有2000多米的高山,也经过维多利亚湖畔。沿途甚至经常有狮子等野兽出没。据说,“修建时死的黑人筑路工人比苍蝇都多”。
英国表面上对外声称,修建乌干达铁路是为了改善运输条件,以便于“禁止奴隶贸易”、改变“长途贸易使用奴隶搬运工”的恶习。实际上,英国修建这条铁路有着浓厚的政治与经济考虑。
从政治角度,英国尤其看重乌干达铁路的军事作用。一旦铁路建成,从非洲南部往非洲北部运送兵力,将变得极为便捷。
从经济上看,乌干达铁路使得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的农产品等原料可以经由铁路到达印度洋港口,从而可以运往欧洲等地。而因为铁路通过维多利亚湖畔,铁路加水运还可以发挥联运效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非洲,不仅仅是英国,其他诸如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均大量兴建铁路。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进入20世纪,“2C铁路”的构想陆陆续续得以实现。60至70年代非洲诸多国家兴起独立浪潮,没有了殖民作用的铁路,其经济效益得以凸显。而兴建铁路也成了许多新兴国家发展经济的首选。1970年起,由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全长1800多公里,这条著名铁路其实也是“2C铁路”的一段。
2005年6月,非洲大陆14个国家的铁路部门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召开名为“交通运输大通道”的铁路大会。这次大会上,非洲各国的代表们建议非洲各国联合实施10大铁路通道项目,作为开放非洲大陆计划的一部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北非-中非-南非通道,自北向南连接利比亚、尼日尔、乍得、中非、刚果(布)、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全长近8000公里,与昔日的“2C铁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