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非洲商机的重新发现

时间:2011-11-15 16:59:27   作者:转载   来源:转载

中企特别报道组10月11日自北京出发,探访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乍得、肯尼亚、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南非六国,全程3万6千公里,这也是中国主流媒体近年来对非洲最大的独立采访行动之一。

本刊报道的思路是:深入理解非洲各个典型经济体的商业现实;站在非洲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在非洲,扫描中国大企业和蚂蚁雄兵在非洲的真实生存状态,探讨国家对非洲的战略并记录个体中国人在非洲的命运。在持续的对话中展示中非之间的对视与相互融合。

我们的收获是:出发之前,对非洲的印象是模糊的“风高浪急、水深鱼多”,但真正踏上非洲的土地之后,才体会到这8个字的含义,也体会到我们对非洲的了解是何等肤浅。中非之间,存在许多相融相通之处,但是同样也有大量的误解与错位。例如,许多人觉得在非洲国家用钱可以搞定一切,但实际上,在非洲遵守秩序往往比行贿更有效,甚至某些官员的受贿或者索贿,是基于基本规则之上的,而非洲国家恰恰正是觉得中国人带来了腐败。再例如,非洲对中国的了解同样也很肤浅,许多人甚至认为北京依然是自行车大国而非汽车大国;同时,在“新殖民主义”成为国际对中国非洲策略的主流批评声音时,其实中国在非洲的商业存在远远没有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强大,真正掌握非洲经济的外资还是英、美、法甚至印巴,而中国企业多停留在贸易、工程承包等容易引起摩擦,而处于产业链中下端的产业。

我们的遗憾是:假设请一位西方记者用35天的时间了解中国,他只能浮光掠影,假设请他用35天了解亚洲,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的痛苦也在于此,所得到的仅是一个非洲商业生态的“仿真”版本,还有大量的故事我们无法囊括在内,还有大量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掘。即使如此,我们相信在“仿真”的层面已经也已经创造了独特的价值,非洲是变化的非洲,我们也需要动态调整对它的认识,关于非洲,永远没有一个终极版的故事。

经过35天艰苦采访,中企深度访谈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中国路桥、中工国际、中地海外、中钢、中国有色、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信、华为、中兴、联想、海信、吉利、力帆等在非洲的大型中资企业,以及大量草根创业者,还有非洲各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学生,以及中国驻6国的大使与经济参赞,还有中非发展基金、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等机构。

经过35天艰苦采访,我们深度访谈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中国路桥、中工国际、中地海外、中钢、中国有色、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信、华为、中兴、联想、海信、吉利、力帆等在非洲的大型中资企业,以及大量草根创业者,还有非洲各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学生,以及中国驻6国的大使与经济参赞,还有中非发展基金、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等机构。

中企特别报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