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中联部组织的非洲主流媒体考察团抵达泉州进行参观走访。在参观了361度公司后,非洲媒体人表达了他们对泉州制造的赞美。“鞋服质量非常好,而且价格很便宜,物美价廉。”来自《赞比亚时报》深度报道副总编斯坦斯洛斯·恩戈萨说道,中非商贸模式主要为中国向非洲出口成品,希望今后可以进行更深度合作,在赞比亚开设工厂,帮助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在TT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谈判完成的国际贸易大背景之下,包括非洲在内的“出口跳板”,已成为了中国企业们寻求出口突围的多个潜在路径之一。譬如位于北非西北的摩洛哥,正利用其紧贴欧洲、接近北美的地理优势,以及唯一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议的非洲国家角色,去吸引中国的全球性制造企业。
对于“中国制造”,尤其有着巨大产能、出口导向的制造企业来说,投资非洲还有着跨非洲的考虑。根据公开报道,华坚在投产当年就成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业,到2015年4月份,华坚在埃塞俄比亚的工厂向欧美出口了384万双成品鞋,“为埃塞创造了最紧缺的外汇4449万美元。”
2011年8月,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的梅莱斯前往深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其实,他那次中国之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带回祖国,发挥埃塞生产要素的低价格优势,发展本国的轻工业,解决国内接近半数人口失业的问题。
在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建议下,梅莱斯前往广东东莞考察了为发达经济体代工生产鞋类商品的华坚集团,并邀请他们前往埃塞进行投资考察。紧接着,2011年9月,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便应邀带团到埃塞俄比亚考察。2012年1月双方签约,只用了三个月便开始了生产。
熟悉华坚鞋企经营管理的人士描述,在建立厂房后,华坚管理层在中国数十名员工带到当地,让非洲工人与中国员工一起生活、上下班,直到非洲工人熟悉“中国制造”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为止。
“华坚的非洲工厂内部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工人们有条不紊的生产。参观过的人都说,过去没想到中资企业能有这样的情景,在非洲雇佣着如此大规模的当地工人。”此外,华坚还计划在亚的斯亚贝巴筹建一个工业园,以服装、鞋帽、电子等轻工业制造为主,总投资4亿美元。
文章来自: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