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考察调研

当代设计的非洲文化语境

时间:2012-10-24 09:40:49   作者:   来源:

当帕特里齐亚·莫罗索遇见斯蒂芬·伯克斯,意大利高端家居品牌与美国工业设计灵感的碰撞造就了米兰历史上第一届“非洲工艺展”(M'Afrique)。汇集了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摄影师的M'Afriqu本欲借国际家具展之东风,重塑普罗大众眼中的非洲印象,不曾想却成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三年后的今天,Moroso正式推出M'Afrique系列,不仅是对非洲现象的“主旋律解读”,更标志着一个新设计时代的开始:明亮的色彩、绚丽的织物、不完美但异常华美的视觉语言……非洲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一个宏大、多元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语境。

西方设计师与塞内加尔工匠——正是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组合造就了全新的M'Afrique系列。双方甚至无需经历所谓的“磨合期”,因为前者多是立志用双脚丈量非洲大地的反实用主义者,其作品往往是不完美的,却又是无比夺目的,张扬恣肆中透出一股戏谑的味道。譬如瑞士设计师菲利普·贝斯滕海德的Binta椅,非洲特产的蜡染面料有着蜡笔画般的明亮色彩,矮墩墩的造型令人联想起大腹便便的猴面包树;第一次造访达喀尔期间,用渔网制成的便携式沙发床令托德·布提耶大为惊艳,于是便有了可长可短、伸缩自如的“Shadowy(魅影)”系列;去年,由塞内加尔室内设计师多米尼克·佩托特亲自操刀的编织坐具一经推出,便迅速跻身销售排行榜前列,人气至今仍是居高不下。

前时尚记者伊娃·索内克认为,非洲家具刚刚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日后能否打下更多江山,或未可知。不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艺术展《非洲灵感》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风格鲜明的尼日利亚籍设计师及其色泽艳丽的棕榈树、羽毛和树叶印花。“我太爱非洲蜡染布了——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显然,伊娃打定主意要将她的“蜡染美学”进行到底。

英国鞋履设计师鲁伯特·桑德森同样无法抵抗非洲美学的独特魅力。色彩鲜艳、图式大胆的Kibo凉拖可谓“不走寻常路”的完美阐释,这亦是鲁伯特对当下流行的部落元素的另类解读。非洲很酷很独特,因为它足够“抓人眼球”,撞色撞得无所顾忌,拼贴拼得义无反顾——没错,这是一个反完美主义的时代,Céline所代表的简约、精致、实用正逐渐成为过去式。

简约、精致、实用的反面是活力、弹性与兼容度。英国艺术品经销商布赖恩·里夫斯指出,部落艺术的有机形态可以抚平现代家居的棱角,从而起到一种柔化的视觉效果。美国艺术家布莱斯·马登之妻海伦·哈林顿最近一口气买下了七八幅图西族民俗画屏风,用来装饰其在尼维斯岛开张的新酒店。

“手工艺品与工业制品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会对前者产生情感和官能上的回应。”与塞内加尔籍的丈夫定期造访非洲,已成为Moroso创意总监帕特里齐亚的必修课。“在那儿,几乎每样东西都保留着工艺的质感”,每样东西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存在,它们永远都不可能被大批量地复制,与其说这是一种缺憾,倒不如说是一种发现的乐趣:一幅屏风流入市场,或许是因为原主人逝世后,家人不愿再睹物伤情;摆放在橱柜里的古朴茶具,或许是远方的朋友亲手烧制的生日礼物。平凡如一寸见方的羽毛垫,尊贵如价值千金的埃塞俄比亚王座,每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非洲艺术收藏家不仅有着非同一般的求知欲,更有一种极为强烈的现代主义情结。譬如对部落文化情有独钟的澳大利亚律师苏珊·莱格特:“第一眼看到大洋洲的土著文物,我便感到一股近乎本能的强烈的视觉冲击。20世纪早期的许多伟大艺术家亦深受部落文化的影响。”不懂得欣赏非洲艺术背后的故事,无异于买椟还珠、入宝山而空回。

把埃塞俄比亚的三足鼎当作浴室里的高脚凳,大概也是莱格特的独家创意,只因这件老古董够便宜够耐用。非洲艺术没有“艺术”的高高在上,却有着非洲部落的醇厚平实,手工的缺陷美赋予了艺术真实的生命力,也让原本过于内敛、“锱铢必较”的室内设计多了一丝人性的色彩。换言之,这是非洲“土著”对西欧精英的文化输出的一次大规模逆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