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 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并派专家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建、管理和维修及培训技术人员。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这对全国上下来说都是大事,坦赞铁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记忆。
(字幕提示:1972年 国庆)
(马季 1982年相声)
相声演员1:
那你怎么出国呢?
相声演员2:
我有另外的任务啊。
相声演员1:
你干吗去了?
相声演员2: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到国外修铁路去了。
相声演员1:
哦,你到坦桑尼亚、赞比亚去了。
解说:
当时从自然环境到技术条件一切都是阻碍,当时两国基本的施工机械和设施都没有,但是为了不给非洲方面增加负担,实在解决不了的设备便从国内筹措,工程大部分时间都是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
(字幕提示:2008年节目画面)
勒辉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援外办副主任:
场面应该说是非常的宏大,沿线都是工地。
解说:
30多年后的今天,坦赞铁路仍然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而自从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中非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如今中非贸易额已超过1600亿美元,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白岩松:
记得在2006年那次非常隆重的在北京举行的中非论坛的过程当中,因为我当时负责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放了一个小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是采访我忘了是坦桑尼亚还是赞比亚的一位非洲朋友,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明显听出来是山东口音,后来我专门问这个拍这个片子的记者怎么这是山东口音,他说那个时候跟这个中国的施工队总在一起打交道,那个施工队很多人是山东去的,所以就是山东口音。你看这个友情一路是延续下来。另外再给大家通报一下,按原定的时间表在北京时间今天晚上20点50分,习近平主席应该是抵达中国援坦的专家公墓,然后在晚上9点20也就是我们节目开始前十分钟的时候离开,在这半个小时的议程大约是这样的,首先是两国元首献花圈,第二个议程是默哀,然后去旁边的挽屏题辞,最后是对媒体有一个简短的致辞,而且是两国元首分别来对媒体做简短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