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和非洲聯盟日前聯合發布《2014年非洲經濟報告》指出,工業化是促進非洲經濟結構轉型和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關鍵。報告呼吁非洲各國通過構建和實施有效的工業化政策,把非洲經濟發展戰略聚焦於重構工業化。
非洲專家表示,目前,非洲大多數國家工業化水平非常落后,整體工業化處於初始階段。非洲的重構工業化之路,注定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戰略重點逐步轉向工業化
一排排廠房林立,一座座高爐拔地而起,重型卡車來回穿梭,機械工程的維修廠房不時躥出焊接的火花,一切井然秩序,這是本報記者在贊比亞東北部贊中經貿合作區看到的一個場景。贊比亞礦業、能源及水利發展部部長克裡斯托·雅盧瑪告訴本報記者,這是贊比亞工業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贊中經貿合作區圍繞著採礦、冶煉、工程機械、醫院等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可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升了贊比亞裝備制造業水平。
雅盧瑪表示,贊比亞目前正處於工業轉型期,希望在工業合作區的帶動下,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贊比亞還准備建立多個類似工業區。贊比亞政府的目標是:發展一個有競爭力、出口導向型的制造業部門,到2015年使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0%。
在重構工業化方面,非洲東部島國毛裡求斯為其他非洲國家樹立了最佳典范。過去,毛裡求斯經濟結構單一,以蔗糖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易受國際市場蔗糖價格波動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國著力發展以服裝、手表和珠寶加工為主的出口加工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成功實現了經濟多元化。
非洲其他國家也紛紛把國家經濟戰略重點逐步轉向實行工業化。目前,南非已有4個工業區,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馬裡也都在積極建設工業園區或特別經濟區。
非洲各國還出台了多項措施促進工業發展:尼日利亞央行設立了12.9億美元干預基金﹔坦桑尼亞出台了新的《投資法》和《出口加工區法案》﹔加納制定了《新一輪工業改革和經濟增長方案》等。
整體工業化尚處於初始階段
本報記者走訪非洲多國后感覺到,除大宗商品因素外,支撐非洲經濟的主要是電信、文化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工業化產值很小。非洲國家的產業結構升級大多越過了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階段,直接過渡到以服務業為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的階段。
《2014年非洲經濟報告》指出,過去10年,盡管非洲經濟持續增長,但工業的貢獻率是最小的。目前,服務業在非洲已超過農業和工業,成為帶來收入最多的行業,但是,大宗商品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與就業和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很小,服務業並沒有像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那樣帶來大量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報告強調,工業化是非洲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前提,非洲國家需要引入可信的產業政策,促進非洲經濟的結構轉型。“這些年來,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向頂部的精英階層傾斜,很少惠及窮人,導致失業率較高,貧富差距巨大,需要進一步重構工業化來解決這些問題。”南非金山大學學者庫阿庫對本報記者說。
聯合國副秘書長、非洲問題特別顧問阿卜杜勒—阿齊茲表示,工業化是創造就業和消除貧困,以及取得非洲廣泛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日前也指出,非洲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推動工業發展,長期依賴資源出口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庫阿庫表示,非洲國家獨立后曾嘗試重整和發展初級工業,但以失敗而告終,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洲國家私有化浪潮使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放緩。目前,隻有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及等少數國家啟動了工業化進程,大多數國家工業化水平仍非常落后,一些甚至尚未開始,整體工業化處於初始階段。
重構工業化面臨諸多挑戰
在雅盧瑪看來,顯而易見,非洲重構工業化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基礎設施匱乏、人才不足、水電費高昂、治理能力欠佳以及缺乏組織能力。報告也指出,目前,非洲制造業尚處於萌芽期、生產率低下以及國內外市場參與程度有限也對重構工業化形成制約。
非洲要如何走好重構工業化之路?《2014年非洲經濟報告》認為,戰略上,非洲重構工業化的核心是構建和實施有效的工業化政策,推動國家和地區層面的產業政策協調﹔政策上,要運用從稅收到出口補貼等各種政策工具,促進公共和私營部門對話,提供行業擴展需要的基礎設施,打造工業園區等。
在庫阿庫看來,工業政策不是非洲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設計和執行不力的工業政策同樣會給非洲國家帶來災難。非洲工業政策的成功主要依賴合適的設計和適合本國國情的靈活運用。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卡洛斯·洛佩斯表示,非洲必須認識到,其工業化絕不是仿制品,非洲環境與其他地方不同,非洲的需要是獨一無二的。
但庫阿庫認為,非洲工業化仍面臨著諸多機遇:非洲國家大力支持﹔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為非洲國家重構工業化奠定基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為非洲工業化提供了契機﹔非洲勞動力成本低廉、資源豐富和市場廣大﹔國際社會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積極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