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官之声:苏丹_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 -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6月27日上午,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幕式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长沙举行。中非经贸博览会由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长期落户湖南,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将聚焦贸易促进、投资推介、农业技术、能源电力、合作园区、基础设施及融资合作等重点领域开展系列活动,共吸引了53个非洲国家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粮食计划署、世贸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参会,成为见证中非经贸未来合作的重要窗口。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苏丹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济援助、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经济融合度日益提高。
值此中非经贸博览会召开之际,中国驻苏丹大使马新民、中国驻苏丹使馆经商参赞张明在《国际商报》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推动中苏两国共同发展
中国驻苏丹大使 马新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对苏丹而言,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就是“不可失”的难得机遇。该博览会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合作平台,将打开中非合作论坛经贸合作的新窗口,打造中苏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各项合作的新平台,也必将有力推动中苏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苏丹驻华使馆和苏丹企业界也会积极响应,将参加工程机械、大宗农产品、矿业等多个领域的经贸交流。
2019年适逢中国与苏丹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同苏方领导人互致贺电,一致同意推动中苏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更大发展。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各项共识,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充实两国伙伴关系的战略内涵,体现提质、增效、惠民,携手建设一个健康、稳定而又持久的中苏关系。
一是要加强中苏政策沟通,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夯实两国政治磋商和经贸沟通等多重机制所发挥的政策协调引领作用,为中苏务实友好合作注入新动力。
二是要推动中苏设施联通,想方设法为苏丹建设质优价廉、惠及各方的港口、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硬联通和软联通,为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要加快中苏贸易畅通,充分发挥苏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引入国际通行商业惯例和运作模式,帮助苏丹传统优势产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并探索在更广领域加强合作。
四是要提升中苏资金融通,全力支持各方金融机构为中苏务实合作提供投融资服务,积极为苏丹可持续发展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长远目标。
五是要促进中苏民心相通,千方百计架设中苏之间互学互鉴的桥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局面,面向世界讲好“中苏相知相亲”的美好故事,让两国传统友谊佳话深入人心。
中国古人说:“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今年以来,苏丹政局发生变化,在这个开辟苏丹未来前景的关键时刻,中方给予苏丹和苏丹人民的将不仅仅是雪中送炭,更是授人以渔。苏丹是最早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之一,双方应迎难而上,奋发敢为,在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过程中实现中苏两国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不断开创中苏务实友好合作的崭新局面。
深化务实合作 培育中苏经贸新亮点
中国驻苏丹使馆经商参赞 张明
中苏关系历史悠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苏丹人民紧密相连。2019年恰逢中苏建交60周年。60年来,两国各层次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领域合作亮点纷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苏丹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济援助、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经济融合度日益提高。
经贸合作稳中向好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
中苏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在石油、农牧业、矿业和水电等众多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苏丹第一大投资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承包工程伙伴国的地位,苏丹也成为中国在非洲和中东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18年,中苏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5.51亿美元,占苏同期进出口总额的24%左右。截止目前,中国对苏累计投资额约13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石油、农业、矿业、加工业等领域。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苏丹商业联合会组织了13家企业20多人代表团赴华参展,并与中国企业签订了大量的采购协议。
多领域产能合作日益深化 全产业链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苏丹工业体系落后,基础薄弱,两国在产能合作上极具发展潜力。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帮助苏丹建成了以石油为核心的“黑色产业链”,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炼油化工和销售于一体,使苏丹实现了石油自给自足并盈余出口。中苏间的石油合作也被两国领导人称为“南南合作的典范”。近年来,在中国专家、技术、资金、设备的支持下,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产业链”初具规模。目前,由中国企业投资的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区在苏丹拉哈德灌区建成了集棉花育种、种植、加工、农机服务、贸易为一体的棉花全产业链,棉花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8.4万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33.3万公顷,棉花种植效益显著提高,20余万苏丹农户从中受益。“黑白产业链”的日趋完善惠及两国人民,中国企业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设施联通不断改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两国间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企业承建的4座火力发电站和3座水力发电站项目在苏丹落地生根,实现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占苏丹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使得当地居民和工业用电得到有力保障。麦洛维大坝项目,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项目也极大地改变了苏丹的电力和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实现了苏丹人民千年的梦想。其中,麦洛维大坝被誉为“苏丹的三峡”“21世纪的金字塔”。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民心相通不断深化
苏丹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受援国。自1970年以来,中国对苏丹人民的无私援助显著提升了当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改善了苏丹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当前,中国对苏丹的援助正朝着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大对南南合作项下援助的投入力度,更加侧重于对苏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民生合作,促进中苏民心相同、民意相投。2018年,约1080名苏丹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中国政府举办的各类援外培训,其中境外培训200人次,赴华培训880人次,培训总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创历史新高。
2019年4月,苏丹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总统巴希尔被迫下台,政府及各行政机构面临重组,局势一度动荡不安。但是,苏丹作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中苏人民历久弥坚的传统友谊和扎实深入的合作大局没有改变。后巴希尔时期,中苏经贸合作仍蕴藏巨大潜力。
产能合作领域,苏丹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矿产资源丰富,能矿和农牧业是苏丹最主要的两大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丹经济已逐步形成了能矿业和农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完善“黑白产业链”合作的基础上,中苏在矿产和畜牧业的全产业链合作领域潜力无限。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基于苏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两国在喀土穆机场、电网、铁路等陆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红海地区合作领域,苏丹港是苏丹第一大港口,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交通枢纽。苏丹红海地区集港口优势、海洋资源于一身,是未来苏丹政府打造的战略要地和核心区域。目前中国港湾公司已与苏丹吉亚德集团签署了共建红海经济特区的谅解备忘录,拟从具备自贸区功能的物流产业园建设入手,陆续引入冷冻、建材制造、皮革加工、轻工纺织等行业。特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经贸合作新机制下,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经贸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我国对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未来,两国应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机制框架下,借助博览会的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其交流、推介和展示的功能,深挖合作潜力,培育中苏经贸合作新亮点,推动中苏在能源、农业、金融、基建和园区建设等众多领域实现全方位经贸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