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珠海举行的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上,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非洲制造倡议国际发展部的主任芮婉洁(Hannah Ryder)就中资企业赴非投资等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芮婉洁表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推动以创新发展为主导的产业优化升级,在非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未来人口红利释放的背景下,大湾区的制造业企业可考虑选择非洲作为制造转移的目的地。
本土化策略赢得非洲市场
事实上,大湾区内已有不少企业在非洲投资上进行了成功尝试。芮婉洁介绍,东莞的华坚集团早在2012年就开始把制造从东莞搬到非洲,如今不仅在当地带动了大量就业,自身也取得了好效益。宜华集团在加蓬也成立了以绿色技术为主的制造基地,为当地贡献了上千个就业岗位,产品销往欧美广受欢迎。
“随着大湾区的发展,更专注创新、专注服务,将是区内企业未来的方向。大湾区那些为世界生产的工厂,它们需要寻找一个地方,而非洲是个完美的地方。”芮婉洁表示,到2050左右,非洲人口规模可能达到23亿,从结构上看,以年轻人为主,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芮婉洁还认为,随着交通运输与物流体系完善,大湾区与非洲的贸易往来也可进一步加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有机、清洁和独特的食品、化妆品等,她认为非洲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比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公司,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效率,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产品是有机产品并获得认可,它们也许可通过大湾区进入中国。
随着非洲经济发展,非洲市场需求也在释放,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非洲本土市场找到机遇。来自深圳的传音控股(41.980, 1.07, 2.62%),凭借为非洲本土消费者量身打造的TECNO等手机产品,迅速崛起为“非洲手机之王”。2018年,传音手机出货量达到1.24亿部,根据IDC统计数据,传音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四,在非洲市场总份额排名第一。在芮婉洁看来,传音成功的背后,是因为非常了解非洲市场。由于非洲各国国情不同,她建议企业到非洲还是要做点功课,包括市场、目标人群、消费能力等等,还要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政策文化等。当然,传音手机的“定价策略”也很重要,芮婉洁说:“你需要花点时间,去研究非常本地化的策略。”
“一带一路”助力非洲经济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芮婉洁表示目前已有约40个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同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研究显示,目前整个非洲大陆有约180个工业园区或经济特区。
为何特区和园区的模式在非洲得到如此大的认可?芮婉洁指出,这种模式在非洲是行得通的。因为非洲基础设施还不够好,要发展工业,政府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而建立工业园区后,政府只需集中把工业园区内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搞好,而无需在全国各地搞基建。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实现发展后,利润可进行再投资,进一步推广至国家的其他地区。
芮婉洁介绍,事实上早在1971年利比里亚就建立了非洲第一个经济特区,毛里求斯差不多同时建立了经济特区,最后毛里求斯相对成功,但利比里亚彻底失败。芮婉洁认为,非洲国家需要从中吸取的教训是,不能只采纳一种模式,而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吸收。即便是对非洲国家政府来说,也要有自身的发展策略,打造什么样的园区,引入哪些工厂,如何确保园区的成功?每个国家,每个工业园区都要有符合本地的策略,而不是采用一个泛泛的模式,这是行不通的。
然而,尽管“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助力非洲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但西方仍有质疑声音认为“一带一路”会让非洲国家掉入所谓“债务陷阱”,对此,芮婉洁表示,虽然无法假装这些声音不存在,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非洲自身缺乏足够的资源去驱动发展,去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的估计,非洲每年需要额外的630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不用说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入,谁来提供这些资金?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帮忙,私人资金和非洲本身也在投入,但远远不够。因此,有个中国这样的伙伴愿意帮忙,拥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拥有这些领域的专家,为何不能使用呢?芮婉洁表示,她确信,非洲国家需要更多债务(投资),而不是更少,需要更多来自中国的债务,而不是更少。对非洲国家来说,关键是要提出合适的、最可能盈利的项目,用绿色的高标准完成它,最终实现盈利并将收益再投入到经济当中。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