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论坛会议

华商非洲闯天地 几十家川企当后盾

时间:2013-09-11 15:54:11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这是华商大会首次在成都召开,作为四川的民营企业,我们要当好东道主,让来成都的世界华商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加强全球华商之间的联系与友谊,促进交流、合作与发展。”8月27日,中国侨商协会副会长、华侨凤凰集团总裁成甦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结合华侨凤凰集团拉着四川企业南非淘金的经历,成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南非的公司格兰西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背后站着几十家四川企业,大家一起抱团,硬是在南非闯出了一片天地。”成甦这样总结“成功秘诀”。

他说,单个企业发展得好不算啥子,能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大家一起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多赢。“华人不缺斗志,单打独斗很多都是英雄,但缺抱团发展的协作精神,要通过华商大会这种形式,凝聚全球华商共识,共同谋求发展。华人和华商在国外发展得好,就是中国最好的形象宣传。”

“乌干达水产技术中心是我国援非的示范项目,还是民营企业首次替国家援外。华侨凤凰集团先后派出了几百名技术人员,在一无所有的湖边建成了现代化水产中心。”

民企首次援非 鳄鱼嘴边养淡水鱼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一家四川民营企业承担了中国援非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几年过去,他们在非洲大陆教当地居民网箱养鱼,在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中,他们的网箱养鱼技术,一年能为乌干达和临近的坦桑尼亚人民带来上百万吨各类淡水鱼。

这家企业就是华侨凤凰集团。2008年底,他们承担了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项目—乌干达水产技术中心的建设任务。

华侨凤凰集团本身在川内有多家饲料厂和养殖场,是农业产业化国家优秀重点龙头企业,还是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唯一示范单位。

几年下来,华侨凤凰集团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人民币,在乌干达维多利亚湖边修建了200多亩的技术中心、培训中心、育种基地等,配套修建了饲料厂,并且在旁边的维多利亚湖中修建了上千个示范网箱。

维多利亚湖畔的乌干达、坦桑尼亚居民,传统上有捕鱼和吃鱼的习俗,但长期过度捕捞让湖泊产鱼量急剧下降,再加上当地几乎没有现代渔业技术,鱼慢慢成为当地的一种奢侈品。

“但当地自然条件实在太好了,在国内一年只能长一斤多的罗非鱼,在那里能长到三斤多,”成甦说,华侨凤凰集团从国内用飞机货运500万尾中国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中华鲤等优质鱼种,经迪拜抵达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与当地鱼种杂交,培育出更适合当地环境的新鱼种,还将国内的网箱养鱼技术带过去,这些技术让当地人大开眼界。

几年下来,华侨凤凰集团援建的乌干达水产技术中心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渔业技术,还发展了上千个示范网箱,每年仅鲜鱼就出产几百万吨,不仅供应乌干达,临近的坦桑尼亚也能吃到“中国鱼”。

援建过程中充满艰辛。成甦说,从中国出发的货运飞机,要经过40多个小时才能辗转抵达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再加上检疫、通关等手续,等运到技术中心时,通常鱼苗死伤率达到80%。

第一批网箱下水时,碰到的最大麻烦是当地的鳄鱼和河马。成甦说:“鳄鱼经常游进网箱区,能轻而易举地撕破网箱,有时候一条鳄鱼就能毁掉上万斤鱼;而河马就更麻烦,虽然是食素动物,但河马个头更大,沿湖边走一趟沿线的网箱就基本洗白了。”

此外,当地的鱼鹰是另外一个大威胁,“有一次甚至将育种中心的鱼苗吃得一条不剩。”

按照当地法律,河马、鳄鱼和鱼鹰都是受保护的,不能随意猎杀,即便报警,当地警察来了顶多只能驱赶。

最后,成甦和援建者们想出的应对之策是—从当地华人那里买来中国的鞭炮,每当发现鱼鹰、鳄鱼和河马,就燃放鞭炮驱赶,这一招屡试不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