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应乌干达国民议会议长卡达加、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参议长马克和众议长坦布瓦尔、斯洛伐克国民议会议长帕什卡、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和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将于9月16日至25日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俄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出访前夕,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接受了中国网、《北京周报》和俄文《中国》杂志的联合书面采访。全文如下:
问:中国领导人对非洲的访问比较多,这次张德江委员长出访准备向非洲传递什么信息?将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安排?
答:张德江委员长访问非洲,是继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非之后,中国对非洲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非关系的重视和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积极态度。
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就和非洲大陆加快发展步伐,中非合作的空间也明显扩大。一是中非经济利益有更多的交汇,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相互的贸易和投资需求不断上升。二是交往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官方交往和政府援助,民间等多渠道的交流也十分热络。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多边框架内也有很好的协调与合作。三是我们之间不存在重大分歧,都把对方的成功视为自身发展的机遇。而且中国的成功对非洲国家有相当的吸引力和激励作用。这些都为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使中非合作进入“快车道”,在多个领域成绩斐然。当然,随着双方合作规模的扩大和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要求,需要共同面对。
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访问非洲时讲到的:“中非关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中非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张德江委员长访问非洲时,会高度关注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一方面传递延展中非传统友谊和加强团结合作的信息,表达中国对非洲的永恒友好和持续关注,另一方面认真听取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想法和建议,展现中国新一届立法机构对非洲积极合作的姿态。
张德江委员长访问的第一站是乌干达,是两国建交51年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访问这个国家。访问日程的重点是:与乌干达领导人举行会晤,包括与卡达加议长举行会谈,参观由中国援建的乌政府办公大楼等。访问的第二站是尼日利亚。今年可以说是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关系发展的“高潮年”,7月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和探讨了许多增进双边合作的建议和想法。张德江委员长将会见乔纳森总统,共叙友谊、共商合作,还将同马克参议长和坦布瓦尔众议长分别举行会谈,与人民民主党全国主席图库会面。访问期间还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安排,例如出席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感知中国”活动和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豪萨语版首映式等。
问:中非关系在中国外交整体战略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立法机构如何通过交流合作推进中非关系发展?
答:我注意到近来外界非常关注中非关系的情况,议论和报道比较多,来中国访问的议会代表团常会问到中国在非洲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从中方的角度看,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始终在中国外交中占据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非洲国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对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是实现和平发展必须依靠的力量;在经济上则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长期坚持的根本政策。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发展对非友好合作上态度鲜明。习主席访非时用“命运共同体”定位中非关系,还用了“真”、“实”、“亲”、“诚”四个字,生动描绘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他讲到,中国对非洲合作的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特别是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团结协调,对有效应对挑战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机构的特点是能发挥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的优势。中国全国人大与包括尼日利亚、乌干达在内的非洲各国议会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一是为中非合作提供法律保障。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非洲投资、发展,来到中国经营、学习的非洲人数增长也很快,需要一方面督促政府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考虑采取更好地便利人员往来的办法,商签相关协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本国公民的教育,要求增强法律意识,遵守驻在国的法律,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二是传承中非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传统友谊,广泛宣传中非深厚情谊,讲中非合作的成功故事,加深中非友谊的民意基础,使我们的关系历久弥坚、蓬勃发展。中非友好的根基在人民,希望在青年人身上,要让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敬相亲,赋予中非传统友谊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理念沟通,通过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增进对彼此现代发展情况的了解。通过介绍中国探求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历程,激励非洲国家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四是牵线搭桥,促进中非务实合作,发挥立法机关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协助和推动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问:西方有人指责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却无视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我们在对非关系上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如需要,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答:这样的说法在非洲没有什么市场。非洲人民经历过殖民主义,知道那是什么。南非总统祖马就明确讲过,中国从未对非洲“殖民”,而是帮助非洲自力更生。总体上看,中非关系的发展确实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在国际社会也得到普遍肯定和赞扬。我看过不少国际学者研究非洲的文章,认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活动,为非洲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影响和重要贡献。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在非洲的资源进口比较关注,但实际上,西方国家仍然是非洲资源的主要进口国,例如非洲三分之二的石油都出口到了美欧国家。中国在非洲包括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是互利和共赢的。
如果说到调整,中非合作需要的是不断加强,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新的需要。一是双方可以多倾听彼此的声音,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彼此的现代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增强合作的针对性。非洲国家摆脱贫困的渴望和对工业化的追求与中国人民是一样的,中方在制定对非合作战略时,可以多研究和呼应非洲组织和各国的发展规划,结合国别情况推进双边关系。二是双方要积极参与对方工业化进程。非洲国家对发展对华合作有着较高的期望,中方要多支持非洲国家提高治理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例如,中国企业在非洲做了不少工程承包项目,如果当地的生产、运输、管理和维护能力跟不上去,基础设施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再有在农业合作上,可以帮助非洲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增加全球粮食供应,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向非洲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非洲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要让非洲国家在对华合作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民间交往,增进彼此的认识和认同。最近央视播放的非洲动物大迁徙在中国很受欢迎,肯定会带动旅游。中非民间交流确实需要下沉,让草根阶层和普通民众在中非友好中受益,成为中非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四是要增强中资企业的责任意识。需要看到,在中非合作提速的过程中,机会很多,同时问题也会不断发生,双方要认真对待。对中方来说,帮助非洲也是帮助自己,在对非合作中要更加重视“重义让利”,鼓励企业参与非洲新型合作伙伴计划,参与大市场、互联互通建设,提高当地就业。总之,我们要继续坚定奉行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对非政策,不断把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推向前进。
作为立法机构,人大在对非交流中要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来自基层的优势,讲好自己的故事,增进非洲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好的政治保障。
问:近年来,中国和尼日利亚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您认为中尼双方将加强哪些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项目?
答: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广阔,能源资源丰富。中国与尼日利亚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互利合作的空间广阔。两国在很多领域都在拓展合作,包括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电信等,而且富有成果,其中许多项目还开创了中国在非洲开展合作的先河。尼日利亚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是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两国贸易额连续两年突破百亿美元,五年就翻了一番。
张德江委员长访问的时候,将就如何继续扩大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与对方交换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和推动解决两国之间和企业之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他访问时的注意力将重点放在探讨如何通过两国立法机构的交流,促进经贸、人文等多方面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扎扎实实向前发展。
问:如何评价当前中俄关系?张德江委员长访问俄罗斯对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立法机构合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对俄罗斯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国事访问,前不久又在G20峰会期间与普京总统举行了会晤,双方在许多问题上有广泛共识,对发展合作关系的思路也完全一致。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也正在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和积极进展。两国领导人9月5日在圣彼得堡会晤时,共同见证签署了包括能源、航空、地方合作等领域的多项重要合作文件,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关系的最突出特点是,我们之间建立起了基于21世纪国际现实的政治信任,我们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对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看法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中俄在国内面临相同的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对外都主张维护和平稳定,重视促进对话与合作,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两国还都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面对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动荡,两国都主张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团结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共克时艰。可以说,中俄关系中不存在实质性的干扰因素,是比较单纯的友好邻国关系。
立法机构交往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俄关系的新发展,也为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2005年双方成立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使两国立法机构合作进入机制化、常态化的轨道。这是中国与外国建立的唯一一个由议长牵头的议会高层交往机制,是中国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机制之一。通过这一机制,中俄双方围绕社会管理等立法交流借鉴经验,并重点推动在地方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人大对外交往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服务对外经贸合作,我们在日常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中,听到很多对推动开展与俄地方经贸合作的好建议和主张,包括如何解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如何采取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如何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等。中俄双方将利用议会合作委员会会议这个平台,转达信息,推动解决问题。
此次是张德江首次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身份访问俄罗斯并出席中俄议会(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也是新一届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首次举行合作委员会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访问期间,张德江委员长期待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会晤,包括与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会谈并共同出席第七次会议,与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等共叙友情,并且继续关于加强立法合作的探讨。相信张德江委员长此访将取得丰硕成果。
问:近年来,中俄两国人文交流融洽和谐。您如何看待人文交流发挥的作用?
答:中俄人文交流的活跃反映了双方关系的融洽。特别是中俄在2000年建立了人文交流机制,带动双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和青年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例如,两国成功互办了“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大型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双方还将于2014-2015年分别在两国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世界文明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双方的文化交流影响了几代人,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记忆中,俄罗斯文学和歌曲都留下深厚的印记。中俄两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有新的发展,双方应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尤其要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相互了解和建立友谊,增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两国立法机构在推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在中俄议会(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双方将围绕人文合作议题展开对话,并就推动落实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协议交换看法。
问:我国领导人阐述的“中国梦”理念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有国外媒体做了不同的解读。如何利用人大领导人出访,向外国人全面准确解释“中国梦”的含义?如何帮助外国人认识“中国梦”给他们带来的机遇?
答:“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描述,反映了中国多少代人的理想和追求。而且,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地接近实现这个理想。正如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所多次阐述的,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人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中国梦的提出和中国人民对中国梦的追求,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政策支撑。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中国作为一个有13.5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为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已经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仍然要继续奋斗。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外界关心中国梦与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他们问,中国梦的实现将给其他国家带来什么影响?我们需要让外界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发展的大方向是顺势的。首先,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自己也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因此,中国梦将是维护和平稳定的正能量。中国将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发展自己,坚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称霸、不搞强权的政策。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保持国民的共识。再者,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自身的持续发展,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进入更高阶段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中国将在各个层面,包括资源、市场乃至资金人才等,更多进入全球配置,因而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多互利和共赢的合作。第三,中国梦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梦想是一样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在实现自身梦想的过程中,也将有条件与各国更多分享发展的经验和机会,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此次张德江委员长出访四国,也会在这方面与各国领导人交流看法,介绍中国梦和中国的发展规划,了解他们的想法,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友好合作。
问:如何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独特作用,更好地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
答:人民代表大会的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活跃的对外交往,构成推动我国国际交往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全国人大积极开展高层交往,推进机制交流,有效利用多边舞台,增进了与各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关系。
人大对外交往要反映人民意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十二届全国人大在对外交往中有以下重点:
一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了解,为国家发展维护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要积极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宣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传递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心声。尤其要多做人的工作,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流,增信释疑。
二是开展立法交流。世界上的各种国家在政治体制上有许多差异,发展阶段也各有不同。但是,多数国家在谋求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追求是一样的。人大在对外交往中注重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学习借鉴别国立法成果,这些都有利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是主动了解和推动解决对外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务实合作做贡献。人大代表中有不少经贸、科教、环保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企业家,在对外交流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这次出访之前,我们就邀请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使访问的筹备工作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