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最近在中国海南的县级小城万宁市成为了人人谈及的热门词汇。11月10日至12日,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第二次大会在这里举行,来自30多个非洲国家的驻华大使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发表了中非合作圆桌会议《万宁宣言》。在大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接受了《中国与非洲》记者倪延硕的专访,谈了他对《万宁宣言》和中非合作的一些看法。
《中国与非洲》:卢司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与非洲》的专访。本次会议向全世界发表了《万宁宣言》,请问您对《万宁宣言》的发表有何看法?
卢沙野:本次活动是由前外交官联谊会举办的。它以民间组织的身份主办了中非之间的交流活动,这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中非关系的发展很快,中非合作的成果也很令世人瞩目。所以大家都很关注中非关系,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中非关系,有赞成的,有肯定的,有赞赏的,有非议的,甚至还有抹黑的。
如何把中非关系向世人展示,我觉得从中国方面来看,除了官方要做一些工作之外,我们的民间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从民间角度做这种沟通交流的工作,可以更容易地为外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前外交官联谊会应该说做了一项很好的工作。
本次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第二次会议是一次既务虚又务实的会议。务虚指的是在中非关系大的方面大家互相交流;务实指的是我们的企业积极参与,同非洲驻华使节、中国主管部门的官员进行交流,了解非洲投资的信息、环境和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非洲更好地适应中非合作。这是本次会议很重要的特点。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坚持下来,越办越好。
《中国与非洲》:《万宁宣言》也提出了中非合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中方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非洲的行为需要规范。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实施哪些措施?
中国政府不断呼吁中国企业到非洲一定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以便融入当地社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多年来中国政府所一贯提倡的。
我的感觉是,这几年,中国的大企业到非洲,在这方面做的都不错。这些企业,无论是搞资源开发,还是搞基础设施建设,都很注重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给当地劳工的待遇都是严格按照当地劳工法,在企业做项目的同时,也给当地老百姓建立一些民生的项目。
确实,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是民营的中小企业,甚至是一些个体户,他们不是太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方面,他们对外界不了解,有的把国内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也带过去了。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小企业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国际化经营水平。既然企业走出去,到国外经营,就要按照国际规范行事。不能按照国内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否则是经营不下去的。有些不遵守规则的企业可能一年两年能得到短期的利益,但长期经营,这种做法是不行的。所以,从长远发展考虑,企业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企业逐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成为一个和国际规则接轨的企业。
《中国与非洲》:本次中非合作圆桌会议是一次民间组织的会议。最近几年,与中非合作相关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多,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卢沙野: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中非关系越来越为我们的老百姓所关注,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更多地参与到中非合作的发展中来,这为中非合作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为它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民间组织能够为各自的政府起到推动作用,也能够为政府的交流建言献策。政府也能够从民间交流中得到一些好的启示,发现好的苗头,改进自己的工作。
民间组织是遍布社会的草根阶层的,它们更容易发现问题,特别是双方合作中发生的问题。它们通过交流,把问题提出来,政府就可以了解到,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所以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中国与非洲》:刚才您在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发言时提到,中非合作的“量”很多,但“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最近,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打击出口非洲的假冒伪劣商品。据您了解,这些措施是否起到了效果?
卢沙野:这些措施应该说起到了一些效果。我们今年上半年采取了打击出口非洲假冒伪劣商品的措施,减少了在非洲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
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只由中国来解决,非洲也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非洲国家的政府部门,比如海关,质监部门等也要加强监管。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中国政府愿意同非洲国家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中非合作需要质的提高,这是方方面面的。我们现在的量很大,包括贸易量,工程承包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大量的中非合作成果之下,也有一些负面现象,刚才喀麦隆大使也说过,大批的中国劳工进入非洲,以及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等问题。这说明非洲国家也看到这个问题。我们在“质”上的提高,很重要的一点是指的这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大量雇佣非洲的劳工。
但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我在很多场合始终强调,中国劳工去非洲也是需要的。因为我们很多合作项目要求高,工期紧。中国劳工的素质相对要强一些,他们能够帮助保证工程质量和速度。同时,很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也很注意雇佣当地劳工。我了解到很多大企业在非洲的项目,员工本地化率基本上都在60-90%;有些生产性企业高达99%。之所以有些非洲国家抱怨中国劳工多,我认为这是因为中非合作规模大,项目多,造成了中国人在非洲好像很多这个印象。
另一方面,非洲国家也要加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他们本地的劳动力能够适应中非合作发展的要求,这一点很重要。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合作的时候,也很注重当地劳动力的培养。在中国的建筑工地,基本上一个中国工人带七八个非洲工人,手把手地教他们,这就是一种劳动力的培养。中国企业要加强对非洲本地劳动力的培养,同时,非洲国家政府也要在这方面加强工作。
《中国与非洲》: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那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达成成果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呢?
卢沙野:上个月(11月)我们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高官会议,全面总结梳理了上届部长级会议措施的落实情况。我代表论坛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向非洲各国代表团,全面介绍了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达成的沙姆沙伊赫宣言和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非洲方面对落实相关成果非常满意,都表示了高度赞赏。
我们在落实行动计划时都是逐条对照落实的。温总理提出的八项主张,也是逐条对照落实的。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努力。因此,对于成果的落实,我非常满意。
当然,距离我们下一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争取在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召开的时候,能够全面兑现我们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