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贸易仲裁

建材产能走出去,非洲最大陶瓷厂“广东造”

时间:2018-01-03 16:39:22   作者:   来源: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讯)“走出去”战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在现场列了一组数据:2014年,企业的出口占比只有18%,2015年上升到33%,2016年就超过了40%,而2017年前7月,企业出口同比增长40%以上,从比例来看已经超过内销。

建材产能走出去,非洲最大陶瓷厂“广东造”

中国驻肯尼亚经商处日前发布消息,称在肯尼亚运营的中资公司共396家,其中80%为私营企业,近90%职工为当地人。这些中资企业,为肯尼亚提供正式工作岗位多达12.7万个。

在距离非洲东部最繁忙的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60公里以外,在一片典型的热带草原上,非洲最大的陶瓷厂——特福(肯尼亚)陶瓷厂就坐落在此。这座由科达洁能漂洋过海与广州森大合作共建的陶瓷厂,每天产量高达30000多平方米,牢固占据当地陶瓷市场70%以上份额。

从动土到竣工只需8个月

从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驱车一路南行,沿途是当地最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肯尼亚地势较高,因此并未形成同纬度常见的热带雨林。大约60公里的车程以后,远远就能看见一片厂房,墙壁上的“TWYFORD”(特福)字样依稀可见,这是非洲最大的陶瓷厂。

从上釉、喷墨打印、烧成到打包分拣,生产线总长接近一公里,采用全流水线生产,线上不同岗位的工人各司其职,其中又以肯尼亚员工为主。“想不到吧?从动土到竣工,我们只花了8个月。这里曾经还是一片荒地,就跟这里随处可见的草原没什么两样,没水没电。”特福陶瓷(肯尼亚)公司总经理李瑞钦笑着说。在李瑞钦身后,特福(肯尼亚)陶瓷厂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施工建设,竣工后预计能将全厂产能提升一倍。

厂区地段靠近主路,离煤产地、原料产地等都比较近,离内罗毕等主要销售市场也不远,这是敲定陶瓷厂选址的重要因素。在一期建设初期时,“三通一达”全靠李瑞钦带人亲手搞定。

当时厂区附近根本没有城市输水管道,李瑞钦只能带领工程队前往13公里以外的水源打井、铺管,将水引至厂区。“在对地下水进行检测时,发现厂区地下水资源十分匮乏,一小时只能出水2立方,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我们跟政府沟通过以后,发现无法从政府处获取支援,只能向当地的一名地质专家请求协作,在距离厂区13公里外的地方勘测出有充足的水源,打井、修水管,将水成功引过来。”李瑞钦说。

摆在李瑞钦面前的,还有缺电这一大难题。“我们前后跟当地供电部门沟通了大概四五个月,终于通过架设变压器,成功将电力引到工厂里来。”

特福(肯尼亚)陶瓷工厂是科达洁能在非洲市场“与优势海外合作伙伴合资建厂+整线销售+技术工艺服务”战略的示范项目。按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来说,就是科达洁能负责“制式输出”,与海外市场的管理服务团队合作,两者实现互补。

创立于2000年的广州森大,是一家经国家外经贸委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际贸易公司,在非洲有着十多年的经营经验。最初在尼日尼亚进行陶瓷贸易起步的广州森大,2015年计划在肯尼亚设立陶瓷厂,在进行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与科达洁能接触,双方一拍即合,以资本入股的方式合资成立特福陶瓷有限公司,计划在肯尼亚、加纳等非洲国家建立陶瓷厂。

根据去年2月23日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森大贸易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合资在非洲兴建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合作协议》,双方就合资在非洲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三国分别兴建一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三家非洲公司的生产规模均暂定为两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其中位于肯尼亚的陶瓷厂,目前已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占地面积多达394亩。

机遇:“走出去”成佛企新增长点

在2017年8月举行的佛山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工作会议上,边程作为企业代表,在会上分享了科达洁能“走出去”的经验。边程表示,“走出去”战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边程在现场列了一组数据:2014年,企业的出口占比只有18%,2015年上升到33%,2016年就超过了40%,而2017年前7月,企业出口同比增长40%以上,从比例来看已经超过内销。

边程指出,近几年国内的建材行业已产能过剩,而作为为建材行业提供机械设备的装备企业,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走出去”就可能无路可走。对于陶瓷机械出口,科达洁能采取的策略就是,到全世界发展中的国家去。

“这些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就需要解决居住问题,就要用到建材产品。”边程表示,其中的印度市场尤为前景巨大。中国陶瓷有150亿平方米产能,而印度的陶瓷产能只有10亿平方米左右,市场空间巨大。作为近些年世界建陶发展最迅猛的印度市场,科达洁能一早就开始布局,印度分公司也计划于年内投入运行。

目前,科达洁能已在非洲设立肯尼亚特福陶瓷生产基地、加纳特福陶瓷生产基地、坦桑尼亚特福陶瓷生产基地。除了开拓全球发展中的地区,科达洁能也把目光放到欧洲市场。边程透露,目前科达洁能计划在欧洲成立分公司,正在进行一些并购和整合行动。

市场:吃好陶瓷小砖“蛋糕”

在科达洁能“走出去”的布局中,特福(肯尼亚)陶瓷厂是其中重要一步。

2016年底,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的特福(肯尼亚)陶瓷厂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投产后即实现当月盈利。一期项目生产线设计产能为22000平方米/天,李瑞钦透露,事实上,该生产线经过调整,产能已提高到30000平方米/天。继肯尼亚一期项目之后,2017年5月,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共同签订肯尼亚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投资总额为1.45亿元人民币,设计总产能为30000万平方米/天,并计划于今年内实现投产。

特福(肯尼亚)陶瓷厂接连扩建、增加产能的背后,是当地市场对特福陶瓷的肯定,“在我们一期项目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瓷砖的时候,就已经有经销商排着队等着提货。”李瑞钦说,“这与科达洁能与广州森大合作的优势互补密不可分,更是特福陶瓷对自身准确的市场定位所致。”

据了解,广州森大在非洲包括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及尼日利亚等国都建立有子公司,销售网络更是遍布非洲地区的3000多个网点,每年出口非洲市场的建筑陶瓷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在非洲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科达洁能在非洲更多扮演的是陶瓷生产企业合作方的角色。与在国内为陶瓷企业提供陶机设备相区别,科达洁能在非洲还提供包括生产技术、工艺研发、原辅材料、生产模式、生产管理等工业配套。对于有着一定潜在瓷砖市场消费空间、却又不具备陶瓷产业配套的肯尼亚而言,科达洁能这一定位无疑正切中了当地消费市场的痛点。

根据李瑞钦透露的一则数字,也可印证这样定位的成功之处,“在肯尼亚,我们所生产的300×300(mm)地砖和400×400(mm)釉面砖基本占据本地市场70%-80%的份额。”李瑞钦说。

以内罗毕职工约为1000元的平均月薪水平而言,当地人的购买力亦无法承担购买大砖,300×300(mm)和400×400(mm)这两种尺寸的小砖更受本地人青睐。而小砖本身的尺寸小、成本低、价格低等要素,决定了陶瓷小砖领域的竞争准入门槛并不高,那么,特福陶瓷是如何从肯尼亚众多做小砖的企业中突围,一步步成为如今当地陶瓷龙头企业的?通过分析特福陶瓷的企业经营模式,或会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能够在塔基市场站稳脚跟的,必定是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如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企业成本,就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李瑞钦说。

李瑞钦分析,企业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我们在本地设厂,免去了关税、物流等环节,一箱300x300(mm)的瓷砖大概就能省下2美元的成本。另外供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也缩短,在本地配套提供售后团队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其次,以产品质量取胜。事实上,在肯尼亚本地生产的瓷砖,对比国内进口的瓷砖,要多了一层保护釉,产品更耐用。”

“最后,我们对于经销商和泥瓦匠都设置了一套完善的服务方案。对于经销商,我们提供广告支持;对于泥瓦匠,我们执行积分制度鼓励泥瓦匠多铺特福的陶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李瑞钦说。

随着扩建,特福(肯尼亚)陶瓷厂产能将增加一倍。“未来二线将生产墙砖和大地砖,和一线形成互补,预计2018年2月份投产。后续根据市场的变化,会计划投资建设全抛釉、抛光砖等系列,满足市场需求。”李瑞钦说。

人才:鼓励本地员工“向上游”

“企业一贯坚持人才本地化策略,未来1-2年内,生产系统预计会有1/3的管理层由肯尼亚本地人担当。”李瑞钦说,进驻非洲的佛山企业可以为本地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除了逐渐提升肯尼亚员工的工作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谋求向上发展的人生机会。

在陶瓷厂大门外,经常会有成群的本地人聚集求职。李瑞钦分析认为,肯尼亚的工业尚处于最初级的发展阶段,对于进驻肯尼亚相对已经成熟了的中国工业,肯尼亚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为了促进肯尼亚籍员工更快上手,企业给每一位员工都提供基础培训。

“比方说分拣、打包这样的工作,我会提前组织他们去现场观察、学习,安排熟练工人在旁边指导。”李瑞钦说,“而对于那些有一定的技能、经验的,我们会希望把他从初级的操作工提拔到高级操作工,再到主管,到小组长,甚至到像我们中方员工担任的班长。如果本地员工学习能力很不错的话,我们也鼓励他多去尝试,试着担当某个主管或者是车间主任,实现人才本地化。”

在陶瓷厂一期项目的生产线上,一共有390个肯尼亚员工和39个中国员工。本着人才本地化的出发点,中方员工身体力行,从各方面影响着肯尼亚员工去适应工业社会的节奏。

“比如我们建立了一套考核制度,员工个人的考勤与工资、奖金以及绩效直接挂钩,在年度评定的时候,还设立有各项奖励,中方员工以身作则,鼓励肯尼亚员工遵守企业生产纪律,进而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一种企业文化。”李瑞钦说。

其实,陶瓷厂一开始的运营并不顺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出在中肯员工的沟通上。“前期出现了一个比较高的离职率。”李瑞钦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专门安排了两个肯尼亚人担当调解员,负责调和双方。另外,我们还鼓励双方共同参与一些文娱活动,比如打篮球,这些都是对促进友谊、理解的很好互动。”

2017年肯尼亚经历2次大选,大选期间,肯尼亚本地的商户、企业都会休息一周,特福陶瓷权衡再三,只是批了一天半的休息时间。“没想到,第一次到岗率高达95%,第二次100%。在我看来,这反映出肯尼亚员工工作态度的转变,说明大家沟通顺畅、目标一致。”李瑞钦说。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分析,近几年国内的建材行业已产能过剩,而作为为建材行业提供机械设备的装备企业,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走出去”就可能无路可走。而作为带动中国建材产能和中非建材机械走进非洲的典范项目,特福(肯尼亚)陶瓷厂的落成和投产为建材企业走出去打开了新的市场思路。(编选: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