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中东部的斯普林斯(Springs)小镇,有一个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汽车制造厂,一个巨型标记“BAW”悬挂在工厂的大门前,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这里就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属下的“中国-非洲汽车制造厂”。
几年前,当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决定斥巨资在南非投资建厂时,当地业界人士都不看好这一决定,普遍认为这笔投资将会“肉包子砸狗,有去无回”,因为日本汽车在南非市场盘踞经营了30多年,可谓树大根深;欧洲和美国汽车也是来势凶猛,市场地位难以撼动。在这种情况下,来争抢南非汽车市场的“一杯羹”,似乎有点“自不量力”。可以说,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顶住巨大压力来南非创业的。2013年3月,工厂正式投产。两年过去了,工厂的运营和汽车的销售情况如何?记者最近前往实地进行了采访调查。
在宽大明亮、整洁有序的厂房,记者看到了工人们在紧张地在为汽车做最后的检验,看到了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排成长龙,整装待发;看到了运货卡车将生产好的汽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南非各地。正在工厂视察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张伟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生产的汽车现在是供不应求,生产多少辆卖多少辆,不用愁汽车卖不出去”。
张伟介绍说,“中国-非洲汽车制造厂”专门生产16座小巴士,命名为“Sasuka"(当地祖鲁语的意思为“出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南非各大城市没有公交系统,南非普通民众主要靠这种巴士出行,南非5300万人口中,有1600万人搭乘这种车出行,市场需求很大。当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领导在对市场调查时发现,日本和欧美汽车厂商大都生产家用轿车和卡车,忽视了这种小巴士。在南非各地行驶的这类面包车,要么是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低档配置车,要么是从其他国家辗转弄来的二手车,不仅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也没有质量保证。更糟糕的是,营销商不为这类车提供保修服务,大多数车也没有保险。由于常年失修,这种小巴士经常发生故障,导致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频发。
张伟对南非汽车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南非全国大约有25万辆16座小巴士在大街小巷穿行,这是一个可供中国汽车厂家大显身手的市场。南非汽车市场看似饱和,但却有‘缝隙’可钻。我们就是看准了这个缝隙,见缝插针,‘咬住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了下来,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张伟说,目前“中国-南非汽车制造厂”平均月售250辆车,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月售500辆的目标,然后在未来几年达到月售1000辆的目标。今后公司如果有雄厚的财力支持,能生产出更多的车,销量还会大幅上升。张伟说,工厂为当地就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工厂雇佣了160多名当地人,随着产量增加,聘用人员还会成倍增长。
“中国-南非汽车制造厂”凭借什么秘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出奇制胜呢?该厂首席执行官仲跻德介绍说,“Sasuka”车首先是质量有保证,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竞争对手,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过同类车辆,比如车内配置了视频系统、导航仪和空调(其他同类型的车均没有这些功能)。
正是有了高质量做保证,公司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采取了“惊人之举”:20万公里以内提供免费保修,这与其他同类车型自费保修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公司还做到了24时提供紧急救援,确保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抛锚,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在保险方面,“中国-南非汽车制造厂”更是做到了“极致”:不仅在购车时就为所有车辆购买保险,而且还为司机和乘客购买了保险,这样一旦发生车祸导致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保险公司不仅为车辆提供赔偿,也为车里的所有人提供赔偿。可以说,此举在南非开了先例。正是因为有了一流品质、优质服务和可靠保险,越来越多的南非人在购置用于出租用途的车辆时,把“Sasuka”作为了首选。
仲跻德说:“南非人大都是通过贷款买车,如何确保购车者“不赖账”,公司在法律和技术方面设立了两道“防火墙”,有效预防了某些车主“赖账”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南非汽车市场是个无硝烟的战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中国-南非汽车制造厂”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谈到这个话题,张伟说,中国汽车走向南非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更艰巨。现在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后劲”,而这个后劲来源于强大的财力支持,如银行贷款。他说,日本和欧美的汽车企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不断的雄厚的财力支持,如果没有这个做保证,就无法永久地占领市场,甚至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赶走”。
谈到未来的发展,张伟充满信心地说,让中国汽车进入南非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打开南非邻国的市场,进而扩展至整个南部非洲。他补充说,这一计划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来自对市场的分析。根据市场调查,16座小巴士不仅在南非是供不应求,而且在整个南部非洲也是供不应求。
张伟说:“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不远万里来到南非创业,这是中国汽车人的‘圆梦’之旅,我们梦想有一天能看到中国汽车驰骋在非洲大地上。这个梦想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