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对非合作,就不得不提时下大热的“产能合作”,更不能规避长期横亘在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刻板印象、误解和偏见——有舆论担忧,中国是把过剩的产能“淘汰给非洲”。刘贵今在非洲工作生活了6年,长期泡在中非热点的各种现场,更是对这些隔阂深有体会。
刘贵今认为,当前中非之间互有需求,中非之间互有优势——一方面,非洲需要发展工业化、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中国产品需要非洲市场;中国在上一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原料,而非洲是比较可靠的供应地;在当前经济转型期,中国有大量富余的优质产能,而这些正是非洲所需要的。
他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把中端技术、优质产能输出到非洲的同时,高层也多次强调,不能把高污染、高消耗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应满足并适当高于非洲当前的环保要求。以河北省的三大产业——钢铁、水泥、玻璃为例,这些都是南非所需。双方正探讨建立钢铁厂,此类工厂的污染物含量很低,生产力处于先进水平。
他如此评价“产能合作”——过去的贸易活动固然能够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给非洲国家增加外汇,但在当地投资、办厂,帮助技术转让、培养人才、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才是更可持续、更符合非洲国家需要的合作方式。
“中非合作是互有需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某种意义上中国更需要非洲。”刘贵今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