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海产品,普通大众很难将其和非洲大陆联系起来。然而事实上,非洲西海岸国家的海产品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且出产丰富。近年来,海产品消费依旧坚挺,市场需求的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走进非洲投资渔业,他们希望藉此改变海产品市场的格局,实现扩张生产与销售。
谨慎投资关注限捕政策
初入位于莫桑比克马普托市中心的鱼市,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鱼贩们光着脚,猫着腰,忙碌地清理着各种海产品。一见黄皮肤的中国人方建武来了,鱼贩们纷纷热情地迎上前和他打起招呼。
方建武是这里的熟客,据他介绍,在莫桑比克,鱼既新鲜又便宜。如果在这里天天吃海鲜,那伙食费就能省下一大笔。这是怎么回事呢?方建武说,鹦鹉鱼、石斑鱼、比目鱼等在中国国内都是高档餐厅才能吃到的品种,在莫桑比克就不同了。这里买鱼不用按斤称,大约2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条石斑鱼。莫桑比克虽然水产丰富,但很多种类当地人是不吃的,某些海螺和贝类海产品,在这里更是被低价出售。“广义上而言,若将这里的海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利润空间会很大。”方建武举例说“章鱼在非洲当地一个美元就能吃到,到了国际市场可以卖到6.5美元,有时甚至达到8美元。捞上来,再运出去,那意味着赚个盘满钵满。”
然而,当方建武开始要实地操作时却发现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地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使他遇到了不少限制和困难。“外资公司从事渔业捕捞的范围、种类、配额、网具、作业方式及禁捕期,在莫桑比克都有明确的规定。”方建武查阅相关规定后告诉记者,比如,莫桑比克政府规定,每年捕虾季节从3月初到10月中旬,11月至次年2月为虾类的禁捕期,但可以在虾区以外捕捞其他杂鱼。3海里至12海里为捕虾区,12海里至30海里为捕鱼区,30海里以外为捕金枪鱼区。
不仅是莫桑比克,加纳、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马里、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塞内加尔、塞舌尔等非洲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参与投资的中资企业也同样需要了解所在国的国情以及相关领域政策谨慎投资,切不可让机遇变为陷阱。
淡水养殖成致富新思路
罗非鱼形似鲫鱼,原产于非洲,最早从新加坡引进到中国台湾省。然而,如今,非洲却要大规模从中国进口罗非鱼。根据2015年罗非鱼市场报告,非洲成为中国出口罗非鱼的第二大市场,其中非洲最大的市场分别是赞比亚、喀麦隆、科特迪瓦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罗非鱼养殖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官方数据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罗非鱼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产量约占全球的49%。李宝实在江苏张家港从事罗非鱼养殖,可谓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告诉记者,罗非鱼属热带鱼,而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就处于休眠状态,在张家港本地,罗非鱼在池塘中实际的生长期为六个多月,因为冬春两季并不适应池塘养殖。而今年,李宝实到乌干达考察时发现,在乌干达养殖罗非鱼大有可为。“乌干达的养殖条件比张家港好,可全年养殖,延长生长时间。另外,市场价格也不错,比如,0.8公斤/条规格的罗非鱼市场售价可达到3美元。”
在渔业捕捞限制规定逐年细化的非洲,淡水养殖可谓致富新思路。中国企业在深度研究非洲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凭借丰富的养殖技术开展淡水养殖亦可有为。
文章来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