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29名中水电公司员工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被反政府武装绑架。31日,在埃及西奈半岛的阿里什市,25名中国水泥厂工人又被当地贝都因人绑架。北非地区接连发生中国工人被绑架事件。且频繁发生的中资企业员工安全事件说明,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迅速扩展,中资企业海外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海外中国工人安全刻不容缓。
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使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然而,中资企业在海外中标的项目,基本上都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非穷即乱,中资企业员工往往成为这些国家内乱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非洲是我国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然而,许多非洲国家尚处于前现代阶段的分裂型社会,社会整合和民族构建远未成熟,部落、宗族等原生态组织大行其道,中央政府则缺乏权威,治理失效。中资企业的施工地点多在“天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有的地方还是反政府势力的据点。除中资企业外,这些地方没有其他外资企业,甚至没有外国人。这样,中国工人就成了“唐僧肉”,被当地叛军和极端组织盯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势力并非针对中国人,而是企图绑架外国人向政府要价,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中资公司因与政府密切关系,成为反政府武装攻击的目标。中资企业自身的某些做法也埋下了隐患,面对险恶的安全环境,不是主动预防和化解风险,而是采取鸵鸟政策。中国工人来到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文化不适应,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和自救能力,离开工地便寸步难行。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地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和埃及西奈半岛便属于这种情况。
要想降低中国工人的海外风险,海外中资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摆正员工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知道有些地方不能去,有些项目不能接,有些钱不值得拿命去赚。中水电公司承建的乌阿公路是连接南北苏丹的唯一通道,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谓不重要。然而,在南科尔多凡陷入战乱和饥荒的情况下,该项目已不具备施工条件。中水电公司应与苏丹政府协商后,暂停施工,将人员撤至安全地区。
其次,中资企业必须戒除侥幸心理,做好安保工作,由被动应对突发事件,转变为建立长效安保机制。企业应采取软硬两种措施加强自保,硬措施包括要求所在国政府提供安保、在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地区寻求地方或部落势力保护、聘请安保公司、建立严密设防的营地等。软措施主要是公关工作,中资企业不仅应重视与政府搞好关系,还要重视与部落、地方势力和民众搞好关系,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当地发展和百姓生计。
第三,我国应尽快建立海外利益保障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安全风险作为审批海外项目的重要指标,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安保方案,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为海外资产和员工投保。驻外使领馆应向企业介绍当地安全局势,协助企业制订安保方案。商会、咨询机构和智库应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外国政府、国际智库、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和风险提示也值得参考。如致力于国际冲突预防和解决的智库———国际危机组织。2011年以来,该组织多次发布关于南科尔多凡和青尼罗河州的风险提示。
在高危地区作业,面对各种风险是中资企业无法逃避的宿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不可停下“走出去”的脚步,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