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雨林之神——中非珍稀面具艺术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汇集非洲腹地130多件展品中,有精美神秘的面具、搭配面具所用的服装、乐器精品,分为“面具风格”和“面具与音乐”两部分,集中展示了非洲艺术和文明的多样性、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国、法国等重要博物馆的展览中展出,极其珍稀。
面具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或出现在部落时期的狩猎活动中,人们装扮成各种动物以便接近猎物。随着发展,面具渐渐演变成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精彩作品,并依此代表人们想象中的各种鬼神,表达对自然界的崇拜以及征服自然的愿望。到了今天,面具通常成为舞会、狂欢、戏剧、快闪等类似节目的伪装,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面具在非洲人民的生活中意义极其重大。在非洲传统文化中,面具是举行仪式最重要的工具,是人们与神灵、祖先沟通的媒介。围绕着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巫术仪式等各种神秘的宗教活动,非洲人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面具,既表达了对祖先的取悦,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和工匠们对于完美的追求。其中造型最丰富、艺术表现力最强的面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和西非地区。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地域辽阔,民族多样,自古以来民间巫傩活动就异常纷呈,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边远地区都有“面具”的身影。如西南地区出土的青铜面具;中原汉文化地区的百戏假面;西北河套地区的傩舞面具等,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中华不同的历史故事、神化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本次展览中就有一件面具展品格外值得关注,它表现的是一个华人形象,眼睛和眼盖的形状皆具备鲜明的华人特征,应是向一位备受尊敬的华裔人士致敬之作,表明了中国文化对非洲的辐射。
河南博物院通过举办此次展览,不仅向观众展示了非洲面具的艺术、部落文化的多变以及部族内在的差异性,也能够使大众宏观地认识到中非面具艺术的全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
为帮助观众深度解读展览,河南博物院还将在展期内推出展厅互动、观众参与系列活动。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触摸游戏等体验面具艺术的魅力。更可以现场扫描二维码下载珍稀面具作为手机桌面背景。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