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8月18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召开。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卫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用健康牵起并系紧沿线人民的情感。
卫生交流
共建全球健康新机制
3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京联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双方约定加强合作,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专门研究制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向举办的“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和“中阿卫生合作论坛”,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都结出了丰硕成果。
《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已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传统医药等八大重点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8项重点项目。截至2017年2月,已完结25项,8项滚动项目继续实施,5项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套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上下联动立体卫生合作新机制,已逐步建立。
疾控先行
共筑防病大屏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等风险不断升高。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提高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将为维护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基于此,“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疾控、公卫先行。从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在遥远的非洲,饱受疟疾、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侵袭的非洲同胞,提起我国的白衣天使,一样跷起大拇指。特别是2014年,非洲遭遇埃博拉疫情,我国迅速组建疾控公卫队伍,紧急驰援疫情最严重地区,倾囊相授中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
医疗援助
共享健康大福祉
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感动的,还不仅仅是中国医生在疫情面前的爱心无畏,更包括多年来绵绵不断的医疗援助。近两年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支眼科医疗队赴柬埔寨、缅甸、老挝、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开展“光明行”活动,累计为5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广东省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等义诊、巡诊活动;常年通过开展妇幼健康工程、口腔义诊等活动,帮助相关沿线国家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
远离祖国、条件艰苦,援非医疗队员身体力行,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大约每4个非洲人就有1人看过中国医生,他们太爱中国了。”我国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表示。
广泛交流
共担医改大工程
我国还在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中,真诚分享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卫生体制和政策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增进与沿线国家在全民健康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和监督、健康促进、人口与发展、家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这不仅仅是中国卫生发展理念的传播,更是旨在从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视角,助推沿线健康事业整体发展。
以此为前提,我国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据悉,依托新疆、广西、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等省(区)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我国持续为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此外,我国还积极投入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合作网络和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鼓励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及民间团体开展教学、科研和人员交流活动。
医疗卫生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牵准这个民生“牛鼻子”,就是牵紧各国民心相通相亲的重要纽带,也就为我国“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实施、深化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正是有了“健康丝绸之路”的优势、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带一路”合作才有了“压舱石”和“润滑剂”,才能与其他领域合作优势互补,进入互利多赢的良性循环。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8月18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召开。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卫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用健康牵起并系紧沿线人民的情感。
卫生交流
共建全球健康新机制
3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京联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双方约定加强合作,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专门研究制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向举办的“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和“中阿卫生合作论坛”,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都结出了丰硕成果。
《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已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传统医药等八大重点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8项重点项目。截至2017年2月,已完结25项,8项滚动项目继续实施,5项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套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上下联动立体卫生合作新机制,已逐步建立。
疾控先行
共筑防病大屏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等风险不断升高。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提高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将为维护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基于此,“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疾控、公卫先行。从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在遥远的非洲,饱受疟疾、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侵袭的非洲同胞,提起我国的白衣天使,一样跷起大拇指。特别是2014年,非洲遭遇埃博拉疫情,我国迅速组建疾控公卫队伍,紧急驰援疫情最严重地区,倾囊相授中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
医疗援助
共享健康大福祉
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感动的,还不仅仅是中国医生在疫情面前的爱心无畏,更包括多年来绵绵不断的医疗援助。近两年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支眼科医疗队赴柬埔寨、缅甸、老挝、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开展“光明行”活动,累计为5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广东省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等义诊、巡诊活动;常年通过开展妇幼健康工程、口腔义诊等活动,帮助相关沿线国家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
远离祖国、条件艰苦,援非医疗队员身体力行,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大约每4个非洲人就有1人看过中国医生,他们太爱中国了。”我国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表示。
广泛交流
共担医改大工程
我国还在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中,真诚分享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卫生体制和政策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增进与沿线国家在全民健康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和监督、健康促进、人口与发展、家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这不仅仅是中国卫生发展理念的传播,更是旨在从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视角,助推沿线健康事业整体发展。
以此为前提,我国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据悉,依托新疆、广西、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等省(区)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我国持续为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此外,我国还积极投入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合作网络和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鼓励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及民间团体开展教学、科研和人员交流活动。
医疗卫生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牵准这个民生“牛鼻子”,就是牵紧各国民心相通相亲的重要纽带,也就为我国“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实施、深化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正是有了“健康丝绸之路”的优势、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带一路”合作才有了“压舱石”和“润滑剂”,才能与其他领域合作优势互补,进入互利多赢的良性循环。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8月18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召开。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卫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用健康牵起并系紧沿线人民的情感。
卫生交流
共建全球健康新机制
3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京联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双方约定加强合作,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专门研究制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向举办的“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和“中阿卫生合作论坛”,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都结出了丰硕成果。
《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已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传统医药等八大重点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8项重点项目。截至2017年2月,已完结25项,8项滚动项目继续实施,5项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套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上下联动立体卫生合作新机制,已逐步建立。
疾控先行
共筑防病大屏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等风险不断升高。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提高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将为维护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基于此,“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疾控、公卫先行。从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在遥远的非洲,饱受疟疾、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侵袭的非洲同胞,提起我国的白衣天使,一样跷起大拇指。特别是2014年,非洲遭遇埃博拉疫情,我国迅速组建疾控公卫队伍,紧急驰援疫情最严重地区,倾囊相授中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
医疗援助
共享健康大福祉
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感动的,还不仅仅是中国医生在疫情面前的爱心无畏,更包括多年来绵绵不断的医疗援助。近两年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支眼科医疗队赴柬埔寨、缅甸、老挝、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开展“光明行”活动,累计为5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广东省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等义诊、巡诊活动;常年通过开展妇幼健康工程、口腔义诊等活动,帮助相关沿线国家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
远离祖国、条件艰苦,援非医疗队员身体力行,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大约每4个非洲人就有1人看过中国医生,他们太爱中国了。”我国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表示。
广泛交流
共担医改大工程
我国还在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中,真诚分享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卫生体制和政策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增进与沿线国家在全民健康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和监督、健康促进、人口与发展、家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这不仅仅是中国卫生发展理念的传播,更是旨在从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视角,助推沿线健康事业整体发展。
以此为前提,我国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据悉,依托新疆、广西、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等省(区)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我国持续为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此外,我国还积极投入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合作网络和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鼓励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及民间团体开展教学、科研和人员交流活动。
医疗卫生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牵准这个民生“牛鼻子”,就是牵紧各国民心相通相亲的重要纽带,也就为我国“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实施、深化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正是有了“健康丝绸之路”的优势、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带一路”合作才有了“压舱石”和“润滑剂”,才能与其他领域合作优势互补,进入互利多赢的良性循环。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今年8月18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召开。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卫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用健康牵起并系紧沿线人民的情感。
卫生交流
共建全球健康新机制
3个月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京联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双方约定加强合作,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专门研究制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签署卫生合作协议。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向举办的“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和“中阿卫生合作论坛”,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等,都结出了丰硕成果。
《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已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传统医药等八大重点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8项重点项目。截至2017年2月,已完结25项,8项滚动项目继续实施,5项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套集政府间政策合作、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展会为一体的上下联动立体卫生合作新机制,已逐步建立。
疾控先行
共筑防病大屏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沿线国家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等风险不断升高。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提高联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将为维护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基于此,“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疾控、公卫先行。从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等防控方面的合作,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强化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在遥远的非洲,饱受疟疾、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侵袭的非洲同胞,提起我国的白衣天使,一样跷起大拇指。特别是2014年,非洲遭遇埃博拉疫情,我国迅速组建疾控公卫队伍,紧急驰援疫情最严重地区,倾囊相授中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
医疗援助
共享健康大福祉
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感动的,还不仅仅是中国医生在疫情面前的爱心无畏,更包括多年来绵绵不断的医疗援助。近两年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支眼科医疗队赴柬埔寨、缅甸、老挝、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开展“光明行”活动,累计为5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广东省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开展“光明行”等义诊、巡诊活动;常年通过开展妇幼健康工程、口腔义诊等活动,帮助相关沿线国家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
远离祖国、条件艰苦,援非医疗队员身体力行,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播下中非友谊的种子。“大约每4个非洲人就有1人看过中国医生,他们太爱中国了。”我国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表示。
广泛交流
共担医改大工程
我国还在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中,真诚分享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卫生体制和政策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增进与沿线国家在全民健康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和监督、健康促进、人口与发展、家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这不仅仅是中国卫生发展理念的传播,更是旨在从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视角,助推沿线健康事业整体发展。
以此为前提,我国着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据悉,依托新疆、广西、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和福建等省(区)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我国持续为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此外,我国还积极投入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合作网络和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鼓励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及民间团体开展教学、科研和人员交流活动。
医疗卫生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牵准这个民生“牛鼻子”,就是牵紧各国民心相通相亲的重要纽带,也就为我国“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实施、深化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正是有了“健康丝绸之路”的优势、基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带一路”合作才有了“压舱石”和“润滑剂”,才能与其他领域合作优势互补,进入互利多赢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