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联合自强是全球化新阶段非洲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广泛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追求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非洲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具有大范围、深层次的战略空间,体现着南南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成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非洲注重打造自身造血功能,减轻经济外部依赖。从资源富集国到农业国,非洲国家意识到经济多元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基础设施环境、工业化水平、国家治理能力是确保经济多元化的必要条件。2015年,旨在构建地区一体化、和平繁荣新非洲的《2063年议程》在非盟峰会获得通过,各国与次区域组织也积极制定各自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今年南非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新一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主题定为“金砖在非洲: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共同繁荣的合作”。3月份,非洲44个国家签署成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新气象表明非洲正进入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积极的角色。2000年,为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中非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务实合作由此进入高速发展期,为中国探索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的互利共赢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证明了共同发展理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非合作顺势进入转型升级期。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决心共同致力于做强和夯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的“五大支柱”。约堡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绿色发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和安全在内的十大合作领域。2016年,中方结合自身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共同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开放发展五大合作理念,成为中非合作新共识。2018年2月,在中国—非盟第七次战略对话会上,中非表示愿意提升中国同非盟关系的战略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加强在非盟能力建设、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安全事业、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旅游及航空网络建设五个领域的合作。
中非合作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内容。政策沟通方面,中非发展战略梯次对接水平不断提升。中非合作论坛作为政策沟通核心机制,助力非洲推进工农业现代化、减贫就业、充实外汇等发展目标。2017年5月,中方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重申,“一带一路”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等国际合作框架互联互通。
设施联通方面,“三网一化”建设稳步推进、多点开花。中国凭借在技术、价格、全产业链竞争力等领域的优势,积极推动《关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行动计划》的落实。中国设计、中国建设、中国标准切实改善了非洲基础设施环境,构成非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外部因素,帮助奠定非洲工业化软硬条件。
贸易畅通方面,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后由于非洲经济低迷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非货物贸易额有所下降,但服务贸易发展日趋多元,物流、旅游、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业务不断拓展。2017年中非贸易实现回暖。中国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针政策,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鼓励中资企业赴非发展,拓展中国金融机构在非业务。
资金融通方面,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框架下有600亿美元支持各项成果落实。2017年,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发行非洲首支离岸人民币债券“彩虹债”,总额15亿元,主要用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信贷项目。伴随货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成为安哥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肯尼亚和南非等国央行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心相通方面,中非人文交流内容日益丰富,势头不断增强。合作领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联合研究、公共外交等诸多方面,且与发展、安全、就业、减贫、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前沿问题紧密相连。2017年4月,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启动,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的首个政府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此外,中国秉持“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加强同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对话沟通,积极拓展南北对话、三方合作渠道。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亦根据各自优势,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协同机制,以非洲为重点区域推动实施产能合作项目。伴随中国成为国际对非合作的引领性力量,各类新的困难与挑战亦在显现。2018年,中非合作再次进入增速换挡的关键期。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与中非合作论坛的对接水平,有助于中非双方防范风险、应对共同挑战,进而为未来的非洲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化升级。国家能力建设、新一轮工业化、区域协同发展是当前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关切。在既有合作基础上,“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可引导中非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共商,以发展战略梯次对接促进共建,以提升经济合作“正外部性”保障共享。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有助于打造内外联动的多方位服务平台,为进入“深水区”的中非合作保驾护航。目前,投融资模式创新、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填补各类人才缺口、发挥项目规模效应是确保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一带一路”框架具备的优势资源有望从企业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资讯技术类支持、政策法律类咨询等方面补足合作短板,激发市场活力。
——“五通”建设可进一步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文交流环境,实现中非人民间开放包容的文明定位、求同存异的文化互赏、真实亲诚的理念共鸣。政策沟通有助于保持政府互信水平;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有助于增进中非社会相互了解;基建合作项目帮助提升中非从业者的团结、协作能力;问题导向的联合调研可孕育培养中非共同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发展战略,是南南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优化全球发展治理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包含的产能合作模式、新型投融资机制等内容,帮助非洲改善长期未能解决的基建赤字问题,切实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这从跨区域资源重组的角度续推国际发展融资、援助体系变革与多边开发机制创新,呼应了发展多元化的世界趋势。
从坦赞铁路破土动工到蒙内铁路落成通车,中非友谊经历了从追求政治独立自主到实现经济共同繁荣的转变,并始终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下的中非合作将秉持这一传统,推动中非关系更上层楼。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6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