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李长久:非洲未来与大国参与

时间:2022-09-23 09:09:15   作者:   来源:


 1.jpg

站起来的非洲人民,正在为摆脱贫穷、走向繁荣富强而奋斗。在1963年“非洲解放日”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于1999年9月9日签署《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宣言”呼吁加速非洲一体化,使非洲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用非洲的解决办法应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挑战。9月9日被定为“非洲联盟日”。2002年德班峰会启动非盟,并召开了非洲首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2015年,非盟制定了有20项优先目标的《2063议程》。

2022年9月9日,非盟委员会主席穆萨·法基·穆罕默德发表关于庆祝“非洲联盟日”的声明,总结了非盟启动20年特别是实施《2063议程》7年来取得的成就。从非统到非盟,在一种有效互补的关系中,突破和延续相辅相成,增强了人们对非洲大陆的新抱负和期望。进行战略目标和重心转移,这与我们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决心息息相关。这种方针通过设计和执行一些旗舰项目得到了体现,这些项目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2063议程》中提出的非洲大陆发展战略已经涉及到所有这些领域。我想呼吁所有非洲人,不管是来自非洲大陆还是海外,共同努力建设‘我们想要的非洲’。”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人力、土地和矿藏资源。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从2021年的14.27亿增至24.85亿,将占全球人口的约1/4。《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大约42%的青年将集中在非洲,青年将成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全球30%矿产资源与全球储量大和品种多的贵金属资源。已探明的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燃气资源;储量很大的铁、镁、铬、钴、镍、钒、铜、锌、铅、锡、磷酸盐等;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铀矿脉的相继发现,举世关注。非洲可耕地面积占全球可耕地总面积的60%。非洲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教育,有效利用丰富的土地和矿藏资源。

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2022年8月25日发表题为《非盟成立20周年:与中国朋友一起庆祝》的文章写道:“非洲大陆最近一段历史中的重要章节,是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虽然中国与非洲大陆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很多个世界以前,但中国在非洲争取独立以及确保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非盟《2063年议程》为基础设施建设设定了很高的目标。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就已经在引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70年动工、1976年通车的坦赞铁路。

当年,5万多名中国工人和工程师参与援建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其中约70人死于建设事故、野生动物袭击和流行病。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2年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22年2月19日发表题为《追龙:中国企业是如何主导非洲基础设施的》文章比较:2020年,中国企业建设非洲所有基础设施项目的比重从2013年的12%升至31%,而在同期内西方企业占比从37%降至12%。在与西方企业工程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建设速度快,一家欧洲工程公司的高管说:“我们望尘没及。”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2022年7月底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对非洲国家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及工程项目完工及时性等方面获得非洲人士高度认可。

中非合作与非洲长期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日本经济新闻》2022年8月18日介绍,在非洲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巨大影响的背景下,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制定了长期目标。除传统的行动计划外,会议通过了第一个长期目标《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提出非盟的多个旗舰项目,包括旨在促进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发展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等。会议启动了“九项工程”并列出了合作项目清单。

中国还提出“两轴+两岸”发展框架理念,即以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为轴,促进红海沿岸和东非沿岸开发,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与非洲贸易额达254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中国已连续14年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方将继续通过融资、投资、援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非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持续扩大从非洲进口,支持农业、制造业发展壮大,拓展数字经济、卫生健康、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合作。

中国不仅与非洲国家合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凡是非洲国家需要继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都积极参与合作和予以援助:

——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9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先后向毛里塔尼亚等7个非洲国家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在坦桑尼亚、卢旺达等非洲国家投资建设了杂交水稻试验基地。2019年6月27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中非经贸博展会”期间的“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上宣布,中国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产业,提高粮食产量。

人民日报2022年8月20日发展题为《中非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空间》的文章介绍,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北郊设立的4个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点,其中两个示范点的水稻产量比当地主推品种产量增加了30%到55%;在布隆迪,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用数年时间将当地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每公顷10吨;在马达加斯加,中国专家研发出适合当地需要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品种,帮助农民实现粮食自给自足。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秘书长拉哈里诺梅纳表示:“中国是全球杂交水稻研究的领航者,为非洲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新中国73年来,中国源源不断地派遣医务人员并在非洲建立多处医院,协助非洲国家扩大医疗能力和提高医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从1963年起59年来,中国向7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约2.8万人次医疗队员,诊治患者达2.8亿人次,在世界范围内挽救了大量生命。

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先后派出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1200多人次,全力援助西非疫区国家控制了埃博拉疫情。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以万计患者生命。据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达3亿人,其中60万至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医治而死亡。采用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医治降低20%至30%的死亡率,仅在非洲每年挽救10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新冠疫情蔓延以来,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相关药物和设施,特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疫苗合作成效良好。

2021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剂疫苗,并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国家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截至2022年8月,中国已向非洲27个国家提供1.89亿剂疫苗,在非洲本地合作生产疫苗年产能力达到约4亿剂。中非团结抗疫合作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推动弥合“免疫鸿沟”。

中国已向19个非洲国家增派医疗队员332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600人次。此外,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预计2023年初完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中非双方开展公共卫生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中国将同非洲国家继续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加强教科文领域合作。《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显示,中国一直大力支持非洲教育发展,在多国援建学校并分享教学经验,积极促进中非科研教学机构合作交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通过援建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中国帮助许多非洲国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助力非洲国家将人口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2022年6月,坦桑尼亚启动中方参与的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共有43所中国职业院校参与制定坦桑尼亚54个岗位职业标准和配套人才培养方案。

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主席阿道夫·鲁塔尤格表示,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将为建立新的教育标准奠定基础,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提出将为非洲援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网站2022年8月4日发表题为《中非“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发展与展望》的文章介绍,中国和非洲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合作贯彻两个重要方面之一是包括教育交流在内的“民心相通”。

2011年至2017年,前往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人数增加了258%,而前往法国和英国的非洲学生人数分别下降了2%和24%。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度有81562名非洲学生在中国学习,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6.57%。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卡格万加表示:“中国在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方面给予非洲很大支持,有效助力非洲国家发展。”

西方大国已在或重返非洲。欧盟2021年宣布“全球门户”计划,要在2027年前为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筹集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

私人资金,其中一半将用于非洲,重点集中在能源和其他资源领域。尼日利亚《太阳报》网站2022年9月12日发表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题为《美国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的文章介绍,就在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8月初前往南非、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卢旺达开展非洲之行时,华盛顿发布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新战略。华盛顿关于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新阐述声称,按华盛顿的愿景所塑造的非洲“开放社会”将很可能吸引更多的美国贸易和投资,但是最重要的是将“对抗中国及其他参与者的有害活动”。文中以大量事实驳斥了布林肯对参与非洲合作的“中国及其他参与者”的污蔑和攻击。

文章指出,中非关系并非新现象,不过这种关系自21世纪初以来——尤其是随着其对非洲各国国民收入产生巨大贡献——获得了非凡的吸引力和全球知名度。“显然,中非合作以务实的方式回应了非洲争取一体化过程中的关键历史缺陷之一。在超过1.3万公里的铁路、近10万公里的公路和近千座桥梁得以修建的情况下,非洲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历史性挑战得到了切实解决。此外,中国在过去20年里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多维度合作,建设了80多座大型电力设施、多处港口和机场、45个体育馆、130多医疗设施和170多所学校(包括对约20万人员的培训),以及议会大厦、经济特区和农业示范中心等。”

文章指出:“事实上,当美国国务卿和其他西方高官访问非洲时,他们很可能降落在中国援建的机场上,并且行走在中国援建的公路网上。如果美国的非洲政策设计师们严重地被意识形态偏见和大国对抗‘蒙住了眼睛’,从而看不到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切实成果,他们可以借助他们非洲同行的智慧来观察。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成立以来在推动许多战略层面合作方面的赋能作用已经达到新的高度——这些合作大大推动了非洲的复兴。”

日本主导的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2022年8月27日至28日在突尼斯首都举行,日本宣布未来3年向非洲提供300亿美元,在非洲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角逐。日本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日本与非洲贸易额处于世界前十位之后。但是,日本跟随美国到处围堵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破坏中国和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合作。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2022年8月12日发表作者阿尼斯·乔杜里等题为《非洲正被新殖民主义拖垮》的文章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从1445年至1870年掠夺非洲人为奴隶到19世纪末垄断非洲资源,西方列强破坏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迄今非洲仍是最贫穷的大陆,在非洲54个国家中多数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美元。在全球46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国家位于非洲。非洲仍是世界工业化程度最低的地区,只有南非被列为工业化国家。非洲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从1970年的3%左右降至2013年的不到2%。

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家、政治家和媒体比较了中非平等相待和互补互利合作与西方霸凌主义和继续掠夺非洲资源的本质区别。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2年7月24日发表政治分析师托马斯·福尔克题为《欧盟要想抗衡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就必须平等对待非洲》的文章指出:“当中国带着挖掘机和水泥来到非洲,给非洲大陆创造肉眼可见的变化时,欧洲关心的主要是向非洲输出其价值观,继续以典型的欧洲方式在非洲投资上附加规定和条件。

布鲁塞尔的家长式作风与北京不干涉非洲事务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杜登赫费尔2022年8月15日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频道记者迪亚娜·迪特默专访时比较:“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战略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大陆带走了石油、黄金、铜和其他原料。仅此而矣!而中国正在通过新丝绸之路建立一个物流网络,使非洲实现工业化。”

英国汤森路透基金会网站2022年9月7日援引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非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不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尽管如此,非洲大陆受干旱和洪水等影响的程度格外严重,这凸显了各国投资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并使农业更具韧性的必要性。厄瓜多尔拉丁美洲新闻社网站2022年9月6日报道,西方国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0%,但这些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0%以上。自18世纪以来,这些国家向大气中排放了最多的碳,而且今天还以超过其在全球碳预算中份额的水平排放。

西方七个大国(G7)2005年表示,每年向非洲额外提供250亿美元,但这些国家违背了承诺。西方国家2009年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迄今也没有兑现。当非洲多国领导人2022年9月初聚集在荷兰鹿特丹,为适应气候变化寻找解决方案和资金时,只有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出席会议。肯尼亚《星报》网站2022年9月6日报道,非洲领导人批评富国未出席这次非洲气候应对峰会。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22年9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全球面临严重粮食短缺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达到3.45亿人,其中多数人集中在非洲。2016年,约27.4%的非洲人口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2020年,约有2.8亿非洲人营养不良。英国乐施会首席执行官丹尼·斯里斯坎达拉贾评论,东非人民正死于饥饿,而世界超级富豪的财富却随着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而增加,这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西方大国既不协助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又不关注非洲国家的农业问题的粮食安全,它们主要战略目标是重新控制非洲和继续获取非洲资源。美国到处制造分裂、引发冲突并趁机干涉,破坏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2021年12月6日发表作者娜扎宁·阿尔马尼安题为《美国回到非洲与埃塞俄比亚的巴尔干化》的文章介绍:“近年来,埃塞俄比亚转变为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这得益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投资。

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多个医疗中心;建成非洲第一条跨国现代电气化铁路—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为埃塞俄比亚打通了出海通道;除了众多学校外,中国还向埃塞俄比亚当地学生颁发数百个培训奖学金。2020年,中国对外援助的45%用于非洲。目前,已有45个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

因此,“瘫痪中国投资是美国‘重返亚洲’(遏制中国)政策的一部分,传播混乱和暴力也成为其媒体职责的一部分。”文章揭露,非洲一些国家的分裂都得到美国的支持。德国《商报》网站2022年7月27日援引欧盟一位外交官的话说,欧盟一些人的对外政策仍是新瓶装旧酒。欧盟提出的“全球门户”计划只是一种外交工具,“主要为其战略目标而非为其他国家发展服务”。

欧盟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旨在稳定欧洲产业链和供应链。欧盟将纳米比亚纳入首批合作伙伴国之列,因为纳米比亚拥有重要矿藏资源。《日本经济新闻》2022年8月30日发表题为《非洲国家实际利益倾向中俄》的文章比较:“与中国和俄罗斯相比,总在人权和民主等问题上对非洲指指点点的欧美国家的做派,在很多非洲领导人看来实在是辣眼睛。

非洲多国独立后也对仍旧在当地掌握权益的前宗主国存在根深蒂固的不满。”因此,“看重实际利益的非洲可能更倾向于将外交重心从‘西方阵营’转向俄罗斯和中国。”

各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史显示,无论投资、融资、还是援助,凡是与非洲国家长期发展愿景和广大居民需要有效对接,就能实现互补互利共赢,并助力非洲国家逐步摆脱贫穷、走向繁荣富强。

作者:李长久(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