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潘力:“他救”与“自救”齐驱,使在非工业园区长足发展

时间:2023-02-24 17:23:45   作者:   来源:

 2022年,我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额为1878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中非经贸合作格局,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时下,中非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中非双边企业家也开始广为人知。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特策划《非洲企业家说非洲》栏目,通过对中非企业家深度访谈,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非洲,总结过去、描绘未来。

《非洲企业家说非洲》第六期采访嘉宾:潘力

第六期采访嘉宾:潘力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客座教授潘力,拥有超过30年特别经济功能区域、保税功能区域,各类开发区、港区、物流园区、跨境合作区等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丰富经历。曾亲身参与国内各类新型经济功能区域的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开发实施方案、运营管理方案的研究、咨询。先后应邀为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和地区政府就设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跨境工业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临港经济区、铁路枢纽经济区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潘力:

“他救”与“自救”齐驱

使在非工业园区长足发展

图片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园已经在一些非洲国家落地生根,让非洲在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又多了一条选择。请您简单谈下目前在非的中国工业园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自“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后,很多中国企业纷纷在非洲的一些国家设立了工业园区。最早有这么几个现象,第一个是一些国有企业,比如有色集团在赞比亚获得了一个铜矿,为了铜矿后续的增值加工及产业链的延伸,他们向赞比亚政府申请投资设立赞比亚经贸合作区;天津泰达集团在埃及和当地政府建立了泰达苏伊士园区;还有央企中土集团,他们用自己工程所获得的收益建立了莱基自贸区。第二个就是一些民营企业看到了商机,他们到非洲国家设立工业园,然后再去国内吸引产业入驻。第三个是财政部和商务部推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概念,因为是带着政策性和奖励性的,所以又有一些企业走出去,这时候走出去的企业很多是产业性质的。

目前这3种形式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因为它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转移的过程,这就像我们中国,如果80年代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去建经开区、特区、高新区等这么多园区,我们就没有能力抓住第三次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会。在这之前产业都集聚在“亚洲四小龙”,后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上升以后,中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就是以中国为主向周边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这些周边国家,或者直接向非洲转移。

为什么向非洲转移,因为非洲有它独特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非洲生产的产品卖到欧美全部享受免税待遇,但是中国、越南等已经错过这个发展时期,非洲这块大陆是未来20年唯一一块还能享受免税优惠待遇的大陆。第二个,非洲很多地方的劳动力成本和综合成本相比中国而言是比较低的。第三,非洲大陆在未来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

所以说从发展现状来看,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推进这些园区也有效的服务了国际产业转移,我们现在总结来看还是非常成功的,通过中国与非洲国家分享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很大程度上助力了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到目前工业园的发展也存在着若干的问题,您能简单谈一谈吗?

园区的发展的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问题是园区所在国家,还没有形成服务支撑园区持续发展的体系。软件方面,一个园区的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比如说立法、优惠政策、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等,建一个园区容易但运营难,因为运营园区要靠入园的企业,企业入园首要考虑的就是,我来投资法律能不能保护我、园区优惠政策够不够激励、当地政府效率够不够高、海关和税务怎么样、其他部门是否配合、是否有服务意识?这些都是考验园区能不能成功的关键要素。还有就是硬件方面,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园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有充足的电力、便捷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这些不单单取决于园区自身,也取决于政府需要提供配套的设施,如果这些设施不到位的话,园区运营也会很艰难。

第二个就是财务回报的问题,这些投资商不管是央企或民企,最终都是讲究投资收益。如果说这个投资长期没有回报,或者有时需要通过借贷这些形式,加上资金成本,这样算下来回报周期就太长,相应资本压力就比较大。所以开发商要看自己能否承受较长的回报周期,这个周期肯定会比在国内投资的周期要长,财务长期得不到回报这是很大的一个痛点。

图片
图片

关于在非工业园区未来的创新发展思路,您能简单谈下吗?

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投资建设园区首先要依靠中国政府,包括中国驻外的使馆或者经商处,去和驻在国的政府探讨或者说是建议,尽快改善投资环境。所谓改善投资环境,第一就是要有立法,工业园区法等;第二是要有系列的优惠政策,除了对开发园区的开发商有优惠政策,针对入园的企业也要有优惠政策,比如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为所在国解决实际问题的,就要给予优惠、争取免税的优惠待遇等等;第三个是希望驻在国改善政府的工作机制,比如学习国内的一站式政务大厅,提高效率等等。学习中国成功园区的经验,比如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为了解决这个园区的发展,两国还设立了一个双边的混委会,双边政府每年都举行会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很好的机制,如果纳入这样一个机制来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创新思路。

第二个思路实际就是“自救”。所谓“自救”就是问自己,我投资园区,能不能管理好园区?因为投资园区/建设园区和管理园区是两个概念,管理一个园区是让这个园区有生机,有源源不断的企业愿意到这注册、落地,入驻的企业形成的规模越大,园区成功可能性也就越大;还有是能不能以产业链的形式,来形成一个园区的特色,也叫特色园区,最开始的园区都是野蛮生长的,什么企业来都行。现在园区就更讲究专业性,比如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园区,这个产业链有织布的、有纺纱的、有做扣子的、有做衣服的,他们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互动,效率就提高很多。园区有了产业链支撑,就有了专业性,这个专业性就能保证它有竞争力,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创新发展思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