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非洲大地奏响河北邯郸“椒”响曲

时间:2023-10-25 17:05:57   作者:   来源:

 

非洲大地奏响河北邯郸“椒”响曲

在当地,“一带一路”倡议被不断具象化,给居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奇邦博农场周围,众多当地员工就地盖起了房子,居住区有了诊所,商店、服装店、酒吧也随之兴起,自发形成的集市生机盎然……荒原之上建起的晨光小镇,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小辣椒成功出海    

 

 

刘凤海,晨光生物赞比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2017年9月,经过公司委派,他远赴赞比亚开展辣椒种植业务。事实上,这是刘凤海第一次出国。之前,他长期在国内从事辣椒、万寿菊的种植管理工作。

刘凤海所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高科技上市企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辣椒红色素、辣椒精、叶黄素生产商。

“我们这个行业效益和农产品原料的价格品质息息相关,而过去几年,国内的原材料成本在大幅上涨。恰逢此时,国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刘凤海话锋一转,笑着说道,“对我们来说,仿佛在大雾里看到了新的方向。”

当时,考虑到其沿线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优势,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坐稳龙头,晨光生物开始在全球布局。出海赞比亚,便是他们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土地资源丰富,境内拥有非洲南部最大水系赞比西河,旱季阳光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更重要的是,政局稳定,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

就这样,企业在非洲大地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刘凤海来说,开展业务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在我们公司没来赞比亚之前,当地主要农作物就是小麦、玉米和大豆,大规模种植辣椒根本没有先例。想让一粒陌生的种子在异国他乡扎下根,并不容易。”刘凤海深知,从土地购买,到种植、加工,再到出海销售,他在这里,需要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站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刘凤海时刻感恩着公司的提前谋划。“早在2016年,我们公司就和卢萨卡当地的一家公司合作,租赁了一家闲置的工厂,改造成加工大豆的油脂加工厂。”刘凤海说,借助这个窗口,他提前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投资环境,循序渐进地开始了推进工作。

此后,这颗漂洋过海的辣椒种子,便正式开始了在非洲落地的“征程”。

 

微信图片_20231025170920.jpg

 

 

   用诚意融入当地    

 

 

 

2018年,刘凤海异常忙碌。他没日没夜地开着车,和同事们穿梭在赞比亚各处的草原、灌木丛中,目的只有一个:寻找合适的土地。

经过反复实地考察,最终,他们看上了一块距离首都卢萨卡150多公里的荒地。只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根据当地相关土地管理规定,没有确权的荒地,交易权由荒地所在部落酋长和村民决定。

“这里村民利用土地的方式较为简单,大规模的辣椒、万寿菊种植,对当地村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而要想得到他们的理解,只得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刘凤海说,为了展示诚意,他们承诺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并进行村庄道路改造。

因地制宜开展援助,是晨光生物向赞比亚递出的第一张“名片”,而满怀善意的举动,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认可。2019年,经过反复沟通,刘凤海租下了第一块地。在这里,他和同事们开荒、打井、架线、修路……借鉴在国内的建厂经验,开启了辣椒、万寿菊的试种之路。

短短数月,眼看着路通了,人富了,原本满是蚂蚁包的荒地也变成了数亩良田,当地人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更信服了。刘凤海趁热打铁,再一次踏上了寻“地”之旅。

按照他之前的种植经验,辣椒种植需要选择开阔向阳地块,周围不要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遮挡,同时最好选择几年内没有栽种的地块,避免一些土传病虫害。

最终,在临近卡里巴湖的锡纳宗圭,刘凤海又买入了一块面积超3万亩的农场,用于辣椒种植。

2023年10月,锡纳宗圭农场满眼红色,充满椒香。刘凤海站在火红的辣椒园里,难掩兴奋。

“哎呀,现在土地暂时不愁了。今年我们在当地种植了3万亩辣椒、3万亩万寿菊,剩下的6万多亩土地正在开发。”几年间,刘凤海代表公司先后取得了12万亩土地的经营权,大量辣椒、万寿菊等原料产品直接被卖到欧洲,为赞比亚创造了4000多万美元的外汇收入的同时,也为这里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义务为周边20多个村庄通电、修路、架桥,带给了他们更美好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31025171032.jpg

 

   晨光小镇拔地而起    

 

 

又是一年丰收季,位于赞比亚南方省的锡纳宗圭农场,3万亩辣椒等待收获。

早上七点,当地工人手拿编织袋,在各自分配区域进行有序采摘,运输车你来我往,将收割的辣椒运至场站,铲车随后进行摊铺、晾晒……眼前这一派现代化的丰收场景,六年前,刘凤海想都不敢想。

“当地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现代化的农业用具没见过,技术更是没听过。”刘凤海坦言,好的收成依赖于农场工人们的精心管理,而这些对于赞比亚当地人来说极为陌生。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了更好地传播标准化种植经验,刘凤海专门从国内请来专家,毫无保留地对当地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从一棵秧苗的育苗、移栽到精细化的田间管理,从拖拉机驾驶到设备维修……反复多次的技术培训,让毫无经验的赞比亚人成长为了掌握一门甚至多门技能的“新农民”。

带来的改变如何,数字是最有力的佐证。

“现在我们每月要发出750万克瓦查(赞比亚币),相当于230万元人民币,众多当地家庭因此生活有了保障。”刘凤海说,如今每天都会有8千多名赞比亚人在两个农场内工作,用娴熟的技术支撑着农场的高效运转,并以计件方式获取报酬。

而在6年前,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甚至居无定所,拉斐尔·菲瑞就是其中一员。几年前,他几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自从父亲去世后,他一人扛起养家的重担。由于没有专业技能,找不到固定工作,交不起房租,他只能和母亲、6个弟弟妹妹四处漂泊。

而在晨光生物,经过培训,拉斐尔·菲瑞技能不断提升,很快被提拔为农场的地块班长,娶妻生子,还搬进了公司提供的房子。

“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企业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拉斐尔·菲瑞说。

在当地,“一带一路”倡议被不断具象化,给居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奇邦博农场周围,众多当地员工就地盖起了房子,居住区有了诊所,商店、服装店、酒吧也随之兴起,自发形成的集市生机盎然……荒原之上建起的晨光小镇,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辣椒和万寿菊的种植面积,计划在这里建成30万亩原料种植基地,让更多的赞比亚人在这里实现梦想。”刘凤海说道。

小小一株椒,情接万里长。4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中国送来辣椒,如今辣椒又沿着古丝绸之路,反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下,赞比亚的农场里,万亩辣椒红得正艳。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