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论坛昨日在深圳举办,100多位来自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经济特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为“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的研讨。
昨天的大会主题演讲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在分组讨论时,就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研究的相关议题展开充分探讨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作了题为“认清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发展”的演讲,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胡培兆教授作了题为“创新与保守都是效益”的演讲,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忠作了题为“建设文化强国的特区使命”的演讲,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作了题为“不能以发展取代改革”的演讲,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模式有多独特?”的演讲,非洲柯加发展公司执行主席PaulJourdan作了“新南非的经济特区发展”的演讲。
作为国家教育部145所高校中,唯一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和世界经济特区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此前已经主办了数届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中心的历史可追溯到1983年成立的深圳大学特区经济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2001年9月,该中心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在有关特区问题的研究上不仅在全国走在了前列,而且还具有相当的理论影响。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关于“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的探讨,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学者的使命感,那就是通过特区探索中国社会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通过特区研究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路径。
11月6日消息(记者郑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