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晚19:30,召开了“危机中寻求变革的慈善事业”专题论坛。参与对话的嘉宾有: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先生,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先生、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研安中心主任金锦萍女士、国务院参事兼友好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先生、美国白沙投资集团创始人兼美国西部慈善论坛主席埃利奥特·当纳特先生,由《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靳丽萍主持。
2011年对中国的慈善事业来讲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也是是非不断的一年,嘉宾们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了点评,对一些人们对慈善的偏见和误解进行了纠正,对于中国慈善何去何从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嘉宾们对备受争议的中非希望工程给予了支持和肯定。
支持中非希望工程的声音
徐永光说:中非希望工程把钱募过来,基金会管理这些钱在非洲建希望小学,这些没有毛病,不知道为什么受到这么多质疑?其实本身中非希望工程无论从民间外交,从提高中国人大国风范,从富人慈善比较理性的选择投资,搞好和地方的关系政府的关系,等等都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层次合作。
金锦萍:关于中非希望工程,卢俊卿跟中非希望工程还是不一样,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非洲建校园,大概东非六国。卢俊卿和青基会有个协议,而且他们还拟定了有关章程,章程中说卢俊卿及他的华商协会只是善款募集的组织者,来组织他的会员来进行募款。公众最多质疑来自哪里?我们一直在追问华商会目前有没有公募资格,是不是套用了公募基金会的资格来捐款,从这个协议来看呢,华商会是接受青基会的委托去开展劝募活动,所有善款都进入青基会帐户了,华商会没有从中没有提任何的成本、回扣什么都没有,我们财务都看过了。从总体来看,他的劝募资格没有问题,从中非希望工程项目实施来看,这个项目做的时间不长,从去年年底开始到现在时间很短,大家会发现为什么会质疑,实际上是一个记者发现,北京农民工打工子弟学生被关停了,说明我们这方面教育资源投资是不够的,另外一方面我们却把钱花到非洲去了。
所以,这两个东西一对比反差就非常大,才会质疑中非希望工程。我们需要考察两个问题,中非希望工程该不该做,一个青基会是不是要做国际战略的问题,作为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基金会,我应不应该走出国门去从事海外资助。中国这么多年来,我们接受海外非盈利组织资助很多,比如说像大量美国基金会,国际NGO,欧盟资金都是通过民间投入来融进出来,他们在西部做大量援助,我们接受上从来没有说过他们叛变了他们的国家,但是当我们的基金出去的时候,我们却被追问是不是不爱国了,这是一个问题,可以问给公众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一些非常著名的基金会都不会去限定地域,他会有国际化视野。他认为人们所遭受的苦难是一样的,每个个体无论在哪个地域里面遭受苦难都是一样的。所以才会有红十字会,是以人道救助为宗旨,每个人在世界上作为人权保障问题,当我们去问该不该到非洲去建希望小学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要追问慈善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从功利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到非洲去建学校?这里捐款者都是企业家,他们有些到非洲去开辟商场,进入非洲市场里面去,也有些对非洲有特定情怀的,从这个意义上青基会只是尊重捐款人意愿,去非洲实施了而已,这样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要融入到国际社会里面去,走企业公益这个牌子,走企业社会责任这个牌子一定没有错。当我们企业到别人那里变成一个承担当地社会责任企业,对中国确实也没什么不好。
第三个因素大家去看,就是我们民间外交问题。胡锦涛主席的确前两天说了,咱们有这么多年来1700个亿到海外资助了,但是这些资助全部是通过政府官方渠道去的,你到当地去听听回响的话,除了肯定我们一些成绩之外,西方一些国家就说我们是另外一种殖民,甚至说是在散布中国的威胁论。但如果你用民间的途径去做的话,其实要想很好的能够消除这种疑虑,政府资助这块要减少,民间资助要加大。
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我们软实力的问题,怎么去体现我们民族最基础的价值和理念,光在那里喊口号是没用的,我们得让世界社会知道中华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这种民间资助恰恰能够验证这一点,我是对中非希望工程给肯定的。我建议把资源多元化,不应当绑在华商会,那么质疑就会减少很多。
徐永光:刚才说公众一做慈善就会质疑,这里有很多因素,有一个从公众到媒体都有一些误解,以为慈善是一个无私奉献,尤其是公司慈善是有私奉献,一定是带着私的。所以,这就在国际上,公司做慈善是可以容忍的私利,他们有私利可以容忍,都是这样,实际上是一种双赢,这个误解解除会好一些。
另外,好多富人受到质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很不专业,有的人家质疑他的原罪,像陈光标是在消费慈善,把慈善当成一个消费品。我是坚定不移的陈光标的评判者,从开始我当面就跟他辩论,不能这样,消费慈善,绑架慈善。我有一次说“暴力慈善”,其实说了没有什么影响,结果他自己老去宣传,我就是暴力慈善,中国慈善就应该大暴力。
汤敏:大家已经谈的很透了,我想讲一句,这说明慈善公益事业不仅政府要进步,咱们媒体也得学习,也得进步,咱们老百姓也得进步,实际上大家都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咱们媒体一定要有社会的良心,一定要有正义感,否则大家炒作炒完了,爱管不管再去炒别的事,如果都这样的话社会很难进步,我觉得大家都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徐永光:慈善到底是有私还是无私,我有一篇文章有专门介绍。个人做一些慈善助人为乐,你快乐是施,施比受更幸福,还有人讲“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个人捐款是一种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个人做慈善是满足自己的个人精神,这个私还真的与金钱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发生不了联系。那么,企业的慈善,公司慈善,捐了款之后可以改善与政府的关系,更好的融入了社区,甚至改善了整个市场环境,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个市场战略,企业实际上经常把做慈善的捐赠活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市场战略的组成部分,这里面的私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回报,不是直接的,甚至是长远的回报。
可口可乐在中国做希望工程,在总部认为可口可乐是在全世界,在中国做希望工程是全世界做慈善的典范,是因为可口可乐在农村建希望小学,他们的总部来采访到了农村问一个孩子,你们知道可口可乐是什么吗?孩子们齐声高喊:知道,是学校。把这个案例拿过去你看可口可乐形象多好,在农村没喝过就知道可口可乐是学校,是希望小学。
埃利奥特·当纳利:关于商业和慈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可能在座的朋友知道在美国,是有自主型基金会和公益机构两种类型,而自主型基金会按照法律要求每年要捐出他们资产的5%。对于这些自主型基金会,例如,像盖茨基金会他们有非常专业的团队来打理资产,来保证他们的资产收益率是最高的,更好的来做好事情。
我在运作一个公益基金的同时,我也在打理我自己家族的商业基金。当我打理我的家族基金的时候,特别关注金钱的回报;当我做公益基金的时候,我考虑社会影响力回报的时候,我根本不去考虑我的经济回报,而是考虑一个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我投入每一个美金带来多少社会影响力,给社会带来多少回报,两者是可以并行的,这没有问题。所投入的资源也不仅是资金资源,还包括我们各种关系网资源,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