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中非新闻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接受记者年终采访:弘扬中尼友好 推动务实合作

时间:2012-01-09 11:26:02   作者:转载   来源:转载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邓清波_副本.jpg

邓波清--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日前接受记者年终专访,对尼日利亚国家发展、当前中尼关系和中尼文化交流发表看法。
  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您如何看待尼日利亚在非洲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邓大使: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的重要国家,我们可从几方面来看尼日利亚的地位:
  第一,尼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现有人口1.68亿,占西非总人口60%,为世界第七人口大国。从比例上说,全世界每五个黑人就有一个尼日利亚人。庞大人口提供了巨大潜在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1.68亿人口中,2/3是30岁以下的青壮年,尼享有充裕的人口红利,前景广阔。
  第二,尼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尼是一块自然资源富集的宝地,其探明石油储量约366亿桶,居世界第十位,在非洲仅次于利比亚,目前日产量约240万桶,具备400万桶生产能力;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3万亿立方米,固体矿产亦十分丰富。尼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农业潜力足。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2010年,尼GDP达1936亿美元,占西非大陆的60%,且2003年来连续7年保持7%的增长率。据高盛公司预测,至2025年和2050年尼经济总量将分别跃居全球第18位和第11位。
  第三,尼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尼境内历史上孕育了多个古老文明,有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享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自独立以来,尼在现代艺术、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较快发展,产生了一批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和表演艺术家。1986年,著名小说家索因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学家。
  第四,尼一直寻求成为国际大国。尼多次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多年来致力于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是西非经济共同体支柱力量。尼自建国以来就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盟等组织的维和行动,目前仍有成建制步兵营、参谋军官等各类人员5900名在苏丹、利比里亚等执行维和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尼新闻业较发达,全国有各类报纸杂志约2500种,电台147家,电视台183家,影响辐射整个西非地区。
  当然,尼也面临许多艰巨挑战,如经济结构单一,贫富差距加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多等,尤其是去年一年有关问题较为突出。尼日利亚人民仍在努力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记者:如何评价中尼关系在2011年取得的成绩?展望2012,你对两国关系发展有何期待?
  邓大使:中国与尼日利亚交往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有深厚兄弟情谊。中尼于1971年2月10日建交,2011年刚好是两国建交40周年。2011年1月,在使馆举行的纪念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尼前国家元首、77岁高龄的戈翁将军登台回忆起他率团访华并与毛主席会面的情景,场面十分感人。可以说,两国友好关系40年来倾注了双方领导人的心血,发展总体顺利。2005年中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更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1年,中尼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政治互信持续加深,高层交往频繁,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加强。预计2011年两国贸易额将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通讯和航天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2011年12月19日,中国成功为尼日利亚发射了通信卫星1R。目前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为尼提供通信、广播、互联网接入和远程教育等服务。中尼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沟通和协调,努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总之,中尼战略伙伴关系内涵进一步得以丰富和深化。
  中国和中尼关系得到尼普通百姓的支持和认可。我想起一组有趣数据,BBC曾公布过两家国际知名调查机构2010年12月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5%的尼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一数字甚至高于对英国和美国的看法(分别为80%和76%),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欣慰的现象。
  2012年是中尼建交41周年,是中尼关系发展的新起点。在国际格局大变动、大调整和尼经济社会经历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双方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过去40年不断巩固的友好关系和务实合作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尼关系新一年会继续取得新成绩。对此,我充满信心。
  记者:中尼都是均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如何在文化上加强交流和相互借鉴?
  邓大使:中尼两国都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是中尼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和两个文明相互借鉴。总体看,两国文化交往正不断走向深入。
  首先,两国文化艺术届人士互动频繁。2011年2月,中国上海艺术团一行33人访问了尼日利亚,参加了中尼两国建交40周年及“欢乐春节”文化品牌活动。尼“首都之声”合唱团与中国艺术家同台演出,用字正腔圆的中文演唱中国国歌和《红梅赞》等歌曲,我国艺术家也用传统民乐演奏了当地民歌《甜蜜的母亲》,引起全场观众热烈反响;2011年11月,尼一年一度的嘉年华开幕式上,6名曾赴华学习一年杂技的尼青年学生,向在场嘉宾展示了他们学习成果,赢得副总统桑博高度评价和观众阵阵掌声。
  其次,尼在参加我举办的各大型活动上表现积极。尼是最早确立参加上海世博会的非洲国家之一。世博会举办期间,尼是西非国家中唯一单独开辟国家馆的国家,展馆集中展示了非洲古代文明和多元发展中的尼日利亚。2011年8月,尼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一行40余人赴华,参加了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摔跤、柔道及田径项目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再次,中尼文化交流有两大亮点。一是中尼文物保护部门合作密切。我刚才提到,2000多年历史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给尼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宝藏,尼迫切希望在文物展览和保护等方面与中方加强合作。近年来,中尼两国文物部门实现了高层互访。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率团首次访尼,与尼文化部探讨了考古发掘、文化建筑修缮和博物馆建设与管理等问题;2011年4月,尼文物代表团应邀访华,就加强文物保护、共同打击国际文物走私等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很多共识。预计未来两国文物部门交流将进一步具体化,成果将更丰硕。
  亮点二是,中尼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上保持了密切协调。尼目前有苏库尔文化景观和奥逊-奥索博神树林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尼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尼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话语权的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尼对我“三清山”、“福建土楼”、“天地之中”及“中国丹霞”等成功申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广大中资企业在促进中尼文化互鉴、中国文化“走出去”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土公司在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当地雇员唱红歌,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亲近感;中地海外从国内聘请专家,专程研究乔斯地区疑似中国姓氏的来源;四达时代与尼国家电视台合作,迅速占领了当地电视市场,将中央四套、英语新闻频道、凤凰卫视等节目带到尼日利亚,打造了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有效平台;中资企业的参与,丰富了中尼文化交流的内涵,取得良好效果。
  记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去一年中,驻尼日利亚使馆在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尼日利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邓大使: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是中尼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尼日利亚,更是使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多方面入手,多渠道推进,推动中尼文化关系不断发展和中华文化在尼落地生根。
  一是推进中尼互设文化中心。2011年5月,尼联邦文化旅游与指导部部长率专家学者访华,就今后几年两国文化交流计划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订了《中尼2011至2014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议定书》和《中尼两国政府互设文化中心谅解备忘录》。目前,尼文化中心已在京开张,我在尼文化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中。
  二是推进双方教育合作。2011年,中方顺利招收了26名政府奖学金生,中方目前也有2名访问学者和4名学生获尼政府奖学金,来尼进修深造。我在尼南部阿齐克韦大学和拉各斯大学分别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与尼北部ABU大学就开设汉语专业教学达成共识,目前国家汉办已派遣1名中文老师赴该校,正进行前期教学准备;我还向尼贝尔中学派遣了两名公派教师,在乔斯一所私立中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由曾在华学习的当地老师任教。我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是,尼民众对学习汉语充满热情和渴望。
  三是推进中国文化进校园。传播文化从娃娃抓起,为此使馆每年都与当地基础和中等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每次都会有30所中小学参与,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化知识讲座、才艺表演、汉语对话及绘画展示等。活动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我们在阿布贾基础教育委员会所属的Garki11区中学设立了中国文化角,通过赠送设备、书籍等方式,将其打造成宣传中国文化的知名平台。与阿布贾中等教育委员会合作的第二所中国文化角也在筹备过程中。
  四是推进我文化产品“走出去”。我向伊巴丹大学、夸拉州国立大学、ABU大学等当地知名高校赠送了一批介绍我基本情况的图书和影像资料,填补了两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的空白。我组织多部中国电影参加第八届阿布贾国际电影节,影片受到各国观众和电影节组委会的好评和喜爱,“麋鹿王”获最佳动画片奖、“李米的猜想”主演周迅获最佳女主角奖。中国文化产品影响不断扩大。
  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中尼在文化上有相似相通之处。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尼日利亚、加强中尼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大有可为,我对这一前景充满信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

Baidu
map